正文字号:

13年,年均2.5万公里!致敬四明山的“电网孤勇者”

2025-11-25 16:42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王瑜 通讯员 苗云梦
分享

秋末冬初的四明山,云雾氤氲。群山之间,一条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村子。在这条路上,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四明山供电服务站班长倪建荣平均每天要驾车行驶68公里,通常不是去村民家里,就是赶去项目现场。

倪建荣

倪建荣今年51岁,他的电力生涯始于一次“跨界”。学机械车床的他曾是工厂技术骨干。1996年因村里急需电工,他毅然回乡,后来凭韧劲攻克技术,成为国网员工,多次在竞赛中夺冠。2012年12月,他开始驻守四明山供电服务站,在这座平均海拔700米的深山中一守就是13年。

山区供电“冬怕冰灾夏怕雷”,过去山里夏季打雷易停电,每次一停电,倪建荣就要背着工具包赶去抢修,最长的一次修了3天3夜。

“现在有了智能电网,故障原因可以快速锁定,5分钟就能恢复供电。”说起智慧电网,倪建荣满是欣慰。

倪建荣在巡查线路受灾情况

山区供电还要经受冰灾考验。去年2月,四明山遭遇了极为严重的冰灾,四明山片区全线停电,道路结冰,抢修环境极差。作为四明山的“活地图”,倪建荣每天行走数十公里、接打三四百个协调电话,抢修持续了13天,他的嗓子哑了三回。

为了有效应对冰雪寒潮等极端天气,今年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全面实施四明山抗冰改造工程,共有十几个抗冰项目同步推进。每天跑工地让倪建荣变得更加忙碌,但他却乐此不疲:“改造以后,供电的可靠性会大大增强。”

四明山供电服务站的供电区域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覆盖9个行政村,在册村民约1万人。在跟进项目的同时,倪建荣还要保障好村民们的日常用电。

“山里住的大部分是老人,一遇到电的问题,他们就会慌神。”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中,倪建荣成了老人们的依靠,家里电灯坏了、停电了,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倪建荣,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只要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他都会立刻出发。

倪建荣(左)在开展电力维修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倪建荣笑着说,他每年开车要跑两万五千公里。倪建荣上门帮老人换灯泡时,看到老人家里凌乱的电线,常常自掏腰包给老人改造室内线路。

山区条件艰苦,但倪建荣觉得忙碌充实。此前,单位想调他回城区工作,他望着窗外的青山,婉拒了:“这里的线路我熟,老人认我,我得留下。”

编辑:严怡雯 一审:应红渊 二审:沈媛仪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