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运河悠悠话传承——30余名姚江文化研究者走进马渚感受千年运河文化

2025-11-10 09:20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分享

秋雨润古镇,运河话新生。11月7日上午,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浙东运河马渚段更显宁静浪漫。30余名姚江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代表齐聚马渚镇,参加“运河印记地名新生”运河文化田野考察活动,在实地探访与交流研讨中,共同感受千年运河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时代新韵。

斑驳的斗门老闸静静矗立,其作为上世纪50年代重要水利设施的历史痕迹依然清晰可辨。“这座斗门老闸是浙东运河的重要水利设施,2014年作为大运河延伸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熟知当地历史的村民引导下,大家漫步于老闸坡道,聆听往事,观赏两岸风光,并用镜头记录下运河的沧桑与静谧。

随后,大家沿长安西路——姚江人文地名风景线一路前行,先后走访了姚江西分大闸、瑶街弄村地名文化馆。宏伟的现代水利工程与古朴的运河风貌形成鲜明对比,让大家直观感受了从古至今水利智慧的传承与飞跃,以及运河畔村庄的美丽蜕变。在“运河风情”摄影展前,一幅幅生动的影像,让古镇的变迁与发展历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更是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实地考察结束后,一场围绕“运河印记·地名新生”的文化沙龙将活动推向高潮。与会代表畅谈考察心得,积极为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言献策。大家普遍认为,马渚的运河文化底蕴深厚,需加大保护与宣传力度,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赋能群众文化生活。

活动期间,马渚镇还举行了“乡村著名”地名文创发布仪式,现场发布了以马渚地名为主题设计的两款3D冰箱贴,并将这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赠予姚江文化研究会会员,以此推动地名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