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村妙招|芦山寺村: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
姚江之畔,河姆渡遗址旁,一个古老的村庄正通过一项国家级水利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2024年8月,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姚江河姆渡区域生态提升综合工程——下姚江堤防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季家浦至河姆渡遗址段)二标段(芦山寺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7300万元。
这不仅是水利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芦山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再升级,它旨在为青创客打造投资热土,为游客沉浸式体验河姆渡文化创造绝佳环境。
堤防整治是芦山寺村生态提升的基础性工程。下姚江堤防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季家浦至河姆渡遗址段)二标段起点为河姆渡镇芦山寺村与小泾浦村交界位置,终点为河姆渡遗址,全长3162米。
工程设计堤顶宽4米,采用3米宽沥青道路加1米宽绿化组合,堤顶高程为3.63米;堤防结构采用钢筋砼防渗心墙加塑钢板桩的防渗断面结构,迎水侧采用砼预制块护坡,背水侧为防渗植生毯护坡。此次整治工程还包括拆建泵闸2座、水闸1座,并配套相应的景观绿化,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完工。
芦山寺村地域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闻名全国的河姆渡遗址就在该村。在前几年的梳理式改造过程中,该村以河姆渡遗址为依托,立足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1年,河姆渡镇党委、政府通过挖掘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帮助芦山寺村打造古村落、甲鱼公园、健康养生等农旅融合项目,并开发了20亩荷花塘和40亩向日葵花田两个打卡点。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河姆渡镇重点对钱家大院、擂鼓墙门、钱氏宗祠等传统建筑进行了修缮,并在钱家大院内打造了茶香书屋,内设茶文化展示、书画艺术创作、有声书墙等功能区域;新建农耕文化印象馆、非遗展示馆、越瓷坊、古法榨油坊等文化景点。
在镇党委、政府的助力下,芦山寺村巧妙利用河姆渡遗址每年50多万人次的游客资源,通过完善旅游设施和打造吸引人气的打卡点,将游客引流至古村落。
这些努力成效显著。近年来,芦山寺村每年吸引3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古村观光游玩,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超60万元。
芦山寺村党总支书记向国灿说,未来该村计划加大力度,对周边配套设施、环境等进行提质升级,在引进农家乐、村咖、民宿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吃、住、行、游、购”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留住游客,让村民受益。
2024年7月,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其中启动区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这对芦山寺村来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一期)项目主体位于河姆渡遗址核心区,是阐释与展示河姆渡遗址价值的重要区域。建成后,整体将形成集文物保护、考古展示、研学教育、旅游服务、绿色生态于一体的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
随着下姚江堤防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以及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竣工,芦山寺村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一条条村道平整洁净,庭前屋后绿树环绕,整个村庄粉墙黛瓦,古韵盎然。
未来的芦山寺村,将不仅是游客沉浸式体验河姆渡文化的目的地,更是青创客聚集的热土,成为“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足、共同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典范。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