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全民自救互救为城市安全铸就坚实防线

2025-10-23 15:19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胡张远
分享

意外降临,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前的“白金十分钟”里,我们能做些什么?日前,在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门诊楼大厅开展的大型公益科普活动给出了有力的答案:让每位市民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模拟人道具旁,围满了认真观摩心肺复苏实操练习的市民。“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要到5厘米~6厘米,注意频率”“AED来了,大家不要慌,跟着语音提示贴好电极片”……导师们一遍遍纠正细节,确保动作规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精深的医学急救技能变成可知可感、可学可用的生活常识,极大地增强了公众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信心。

“在急救的链条中,我们常说:急救关乎生命,互救重于急救,自救才是根本。”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抢救室主任黄增向记者解释,意外性伤病发生后,最初的几分钟是急救的黄金窗口,被称为“白金十分钟”,但这段时间,专业的急救人员往往无法即刻抵达。

黄增进一步阐释,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抢救成功率以每分钟7%~10%的速度递减。等待意味着生命希望的流逝。“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让意外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转变为实施有效救援的‘第一施救者’,抓住这宝贵的‘白金十分钟’,是我们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这场活动的背后,是多年的坚守。“白金十分钟”急救科普推广,是市急救医学中心精心打造的优秀公益品牌。2009年起,一支由近千名注册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将规范的急救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社会的“神经末梢”。

从学校课堂到企业车间,从社区活动中心到乡村文化礼堂,他们的足迹遍布余姚,累计开展培训300余场,惠及市民超过1.3万人次。项目不仅获得“余姚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称号,更在宁波市级志愿服务大赛中斩获铜奖,成为我市应急救护领域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

荣誉的背后是不断的创新。项目突破了传统培训模式,引入了智慧化手段。在“精英培训”中,团队运用数字化考核系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连接按压反馈仪,将学员按压的深度、频率等数据实时传输到导师手机端,实现精准量化评估,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

没有专项资金,导师们零报酬付出,设备多借助科室培训设备。支撑他们的,是“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初心,以及“让精深的医学急救技能扎根在民间”的纯粹愿望。

深入开展公益救护培训,是落实健康中国建设、开展“救在身边”行动的重要举措。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的“白金十分钟”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提高公众急救知识储备与技能,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伤害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既是医疗机构的使命延伸,也是提升整个城市居民健康素养与安全水平的必然之举。

这支队伍正努力编织一张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城市生命应急安全网,让“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美好愿景在四明大地渐成现实。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