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来风|南庙村:村社联建破难题 共绘和谐新图景
近日,梨洲街道南庙村村民翁女士走进离家不远的汇翠社区妇儿驿站活动室,和十几位学员一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瑜伽。“一周一次课,每次一小时,只要10块钱,真是实惠又方便!”她高兴地说。翁女士所参加的,正是汇翠社区今年以来依托“青年夜校”推出的惠民课程之一。该课程由社区联合工会资助,居民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参与。除了瑜伽,社区还开设绘画、舞蹈等多种课程,并面向南庙村村民“招生”,吸引众多农村妇女踊跃报名。
在汇翠社区开设的“青年夜校”舞蹈班上,学员合影留念。(记者张云霞摄)
这一便民举措,源自汇翠社区与南庙村正在深入推进的“党建联建”机制。据了解,汇翠社区和南庙村地域相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治理难题:居民结构复杂,小区与自建房交错分布;管理边界模糊,容易出现“三不管”地带;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治安管理等存在盲区……为破解这一基层治理困局,自2023年起,南庙村党总支与汇翠社区党支部打破行政壁垒,积极探索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党建联建“新路子”。
融合先从文化起,村社携手一家亲。2022年9月底,一场由村社联合举办的迎国庆文艺晚会热闹上演,为村社党建联建打开了序幕,当晚,南庙村的腰鼓队擂响欢快节奏,汇翠社区的孩子们舞动纯真童年……居民们欢聚一堂,在歌声与笑声中增强认同、凝聚共识。晚会现场,双方正式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两地已共同举办3场大型文艺活动,“村社一体”的归属感不断强化。
服务共享,是党建联建的核心内容。据汇翠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马军介绍,通过机制创新,南庙村村民现已能就近在社区办理老年证等政务事项,享受同质化便民服务。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假日学校、托管班和青年夜校等,也全面向南庙村居民开放。今年暑假,社区开设的“暑托班”共接收50余名青少年,其中近半为南庙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效解决了家长们的“看护难”问题。
在基础设施共建方面,联建机制同样成效显著。此前,汇翠社区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管道需经南庙村村道。通过联建平台协商,村社迅速达成一致,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到去年底,汇翠社区各居民小区已实现天然气“全覆盖”。这一成功经验正推广至南庙村锦荷小区、雁南小区的燃气改造中。面对停车需求日益突出的问题,去年,双方还协同将交界处的饶山路绿化带改造为停车位,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难问题。
“村社党建联建机制,就像一座桥,打通了我们村与汇翠社区之间的‘断头路’,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的治理难题,更为我们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南庙村党总支书记邵列敏说,在村社党建联建机制作用下,还形成了“共治共享”的新治理格局。以往因权责不清导致的“三不管”地带,被重新纳入共同管理范围。两地建立联合巡查、问题共商、责任共担机制,实现环境卫生、治安维护、设施管理等无死角、全覆盖,这些曾经的“真空地带”如今得到了精准有效的治理,秩序井然,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由村社合力共建的“欢乐大舞台”正式落成,成为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群众集会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夏天以来,这个“欢乐大舞台”还成为了城乡球迷的狂欢胜地。随着“浙BA”城市争霸赛的战火点燃,村社合力打造南庙汇翠观赛点,组织球迷们文明观赛。每当余姚队比赛夜,LED大屏亮起,数百张座椅整齐排列,球迷们摇旗呐喊,为家乡球队助威。场上激烈角逐,场下掌声雷动,乡村夏夜因篮球而沸腾。
“以前晚上都在家看电视,现在能和邻居们一起为家乡球队加油,特别有归属感!”南庙村球迷谷先生感慨。据汇翠社区负责人介绍,观赛活动采取村社联动模式,由双方共同组织志愿者维护秩序、提供便民服务,确保文明观赛、安全有序。随着“浙BA”持续火热,乡村夜生活也进一步被点亮,“欢乐大舞台”成为聚人气、暖人心的乡村文化客厅。
以欢乐大舞台为阵地,打造“浙BA”南庙汇翠观赛点。(记者张云霞摄)
南庙村与汇翠社区的创新实践,是梨洲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通过组织融合、服务融合、资源融合,有效破解了城乡接合部治理难题,为类似区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梨洲方案”。“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机制,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携手汇翠社区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邵列敏说,如今,随着联建机制持续深化,一幅村社同心、幸福同感、发展同步的和谐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