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一键转”,总院“秒响应”!急性肾衰竭患者24小时内化险为夷
面对输尿管结石引发急性肾衰竭的风险,从基层初诊、总院手术到顺利出院,一个环环相扣、不到24小时的救治闭环,在市中医医院医共体内高效运转,精准完成。
危急!男子突发剧痛,基层分院初判转诊
近日,家住三七市镇的陈先生(化名)突发剧烈腰腹部疼痛,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尿量骤减等症状,家人立即将他送到当地卫生院就诊。
经B超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由于病情紧急且该院缺乏救治条件,接诊医生立即通过医共体转诊平台一键转医共体总院——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
余姚市三七市镇卫生院
高效!信息提前“跑”,总院提前“接”
在陈先生赶往市中医医院途中,卫生院的医生又通过医共体“转诊微信群”提前将患者情况同步给总院泌尿外科医生。信息一发出,市中医医院迅速响应,提前安排急诊医生并备好床位,为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天晚上9:30,陈先生抵达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李聪立即为他开具相关检查。结果显示:陈先生为双侧输尿管多发结石伴上尿路积水,肌酐高达351umol/L,双侧输尿管已完全梗阻,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征象。
藏在输尿管中的结石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晚上11:00左右,李聪为陈先生施行了“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通过尿道置入激光设备击碎并取出结石。手术顺利,术后第二天陈先生腰痛明显缓解,肾功能也逐步恢复,转回当地卫生院随访观察。
从基层初诊、紧急上转到手术成功、顺利康复——陈先生的救治经历,正是医共体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惠及百姓的生动缩影,也体现了紧密型医共体在整合资源、畅通转诊通道中的显著优势。
“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双向转诊制度’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服务基层百姓的核心引擎。”医院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双向转诊“转得动、接得住、治得好”,市中医医院医共体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制度建设。
强化基层“守门”能力,确保“转得准”:
医院每年定期组织2次由优势学科科主任、业务骨干组成的专家团,深入五家分院开展巡回讲座,提升基层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初诊识别能力和急重症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助力精准诊断、补齐基层短板,2024年6月,市中医医院成立“医共体医疗影像中心”,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总院专家的影像诊断服务。
有设备的分院:患者在分院完成影像检查后,图像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上传至总院,由总院专家统一审阅并出具诊断报告;无设备的分院:患者通过“一键转诊”通道,优先安排至总院进行检查,享受快速、精准的影像服务。
据统计,2025年1-6月,总院读取审核各类疑难报告7812例,分院上转CT、磁共振等检查485例。
优化转诊流程,确保“接得住”:
医院制定了详尽的双向转诊标准与流程。在接到上转信息后,立即启动“优先服务机制”:提前安排床位、免收挂号费、优先检查治疗等。同时,利用“医共体上转微信群”等信息化工具,实现患者信息前置沟通,让总院医生在患者抵达前已掌握病情,做好接诊准备。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度,市中医医院医共体已完成住院上转患者196例,较去年同期增长23.7%,转诊效率与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编辑:鲍柯潞 一审:应红渊 二审:沈媛仪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