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村妙招|罗江村:产业融合助力共同富裕
汽车沿着古乍公路往东行驶,穿过河姆渡大桥后不久,就来到了河姆渡镇罗江村。这个村庄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既有江南水乡的传统韵味,河道纵横,水波荡漾;又有颇为现代的工业园区,厂房林立,货车穿梭。
“我们村总面积6.37平方公里,由22个自然村组成,在册人口3300余人,但暂住外来人员超过8000人。”罗江村党总支书记顾周能笑着介绍,“这些外来人口大多在我们罗江工业园区工作。”
走进罗江工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个占地面积约1600亩的园区,吸引了200余家企业落户,其中不乏高质量发展企业。园区不仅是罗江村的经济发展引擎,更成为带动周边区域村民就业的重要平台。
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宁波分拨中心。记者 陈福良摄
在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宁波分拨中心,自动化分拣设备高速运转,包裹在传送带上飞速流动。“这里承担着宁波市所有韵达包裹的分拨任务,每天处理量非常大。”分拨中心负责人介绍。这家上市公司选择在罗江村设立宁波分拨中心,看中的是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不远处,宁波圣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深耕水杯市场多年。2023年8月,公司迁到罗江村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
“这款水杯是我们的爆款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公司的产品陈列室,公司相关负责人拿起水杯现场演示,“杯盖采用了独特的二次弹开设计,通过缝隙释放热压后,不会有热水喷溅出来。”
随着工业企业不断落户发展,罗江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2016年时该村尚负债近500万元,到了2018年年底,村里已还清债务,现在每年的可用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罗江村村民住宅小区一角。记者 陈福良摄
有了稳定收入后,罗江村为民办实事的底气也足了。近年来,罗江村先后对进村道路以及商住区和菜市场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同时引导居住在老街区域的7户村民自筹资金拆旧房建新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带来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更直接带动了村民就业和收入提高。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4万元,较上年同期稳步增长。
“我现在在园区一家企业上班,一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工资,还有社保等。”村民朱新荣笑着说,“以前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
罗江村一角。通讯员陶铃铃供图
罗江村近年来的全面发展获得了各方认可。走进村委会办公楼,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牌匾:浙江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宁波市卫生村、余姚市文明村……
这些荣誉背后,是罗江村多个产业协调发展的成功实践。工业的发展反哺农业生产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得到改善,民生福利不断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夕阳西下,工业园区内的工人们陆续下班回家。之后,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公园散步聊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存,工业与农业相得益彰。罗江村用实践证明:工业反哺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而是通过产业融合、就业带动,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