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关爱伴暑假!余姚多维度护航新就业群体子女
炎炎夏日,阳明街道新城市社区妇女儿童驿站里欢声笑语不断,8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的子女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这是我市“凝‘新’聚力 清凉夏意”新就业群体“绿荫”关爱系列行动中的生动一幕。
暑期以来,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组织下,我市各乡镇街道及村(社区)通过提供暑托班、研学活动、安全教育等多元化服务,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
新就业群体子女正在学习知识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聚焦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实际需求,重点打造“安全守护”“成长赋能”“暖心陪伴”三大服务模块的内容。截至目前,全市有条件的社区均开展暑托班活动,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子女、外来务工子女超1500人次。
新城市社区“橙心伴飞”暑托班正是典型代表。这个由社区联合多家单位打造的公益项目,依托社会企业“姚享”服务有限公司的爱心基金支持,为孩子们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全托管服务。课程设置既包含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常规内容,又特别设计了符合新就业群体特点的“错时接送”“弹性托管”等服务。
在新城市社区暑托班“开学第一课”上,大学生志愿者倪垚珂通过情景模拟教孩子们识别潜在危险。“爸爸送餐时我独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互动问答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外卖骑手王师傅说,由于工作特殊,他常无暇顾及孩子安全教育,现在孩子不仅学会避险,还会提醒他送餐注意交通安全。
与此同时,各社区暑托班注重提升小候鸟素养,阳明文化体验、非遗手工制作、红色研学等特色活动在各站点蓬勃开展。小曹娥镇党群服务中心邀请新就业群体家庭参加“永生花草帽”制作活动,泗门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启了暖“新”夏令营,聚焦新就业群体家庭需求,以“研学+托管+赋能”为核心,打造多元服务矩阵。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小候鸟’们更好地了解父母工作的城市。”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特别设计的“宁波家乡文化课”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强归属感。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我市首次运用“社企联动”模式保障暑托项目可持续运行。企业通过参与公益履行社会责任,社区获得资源支持,新就业群体则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这种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指导下,全市已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新就业群体子女关爱体系。
编辑:严怡雯 一审:应红渊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