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什么?这个动作走红竟已是13年前了!

2025-11-23 09:19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分享

还记得

曾经火遍全网的“航母style”吗

没错

就是下面这个动作

↓↓↓

右腿向前弯曲

左腿屈膝贴近甲板

右臂抬至水平微向上位置

食指、中指并拢指向舰艏方向

走你→→

13年前的今天

国产舰载机歼-15

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

航母起飞指挥员的“航母style”随之走红

亿万网友争相模仿

你可能也做过

↓↓↓

一个起飞动作

为何让亿万国人热血沸腾?

这片深情

源自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

眺望深蓝

中国人的航母梦早已有之

抗战时期

在陕北窑洞的墙壁上

中国共产党人就悬挂起航母图纸

但直到人民海军成立

舰船家底仍薄得令人心酸

首任司令员萧劲光视察刘公岛时

只能租用渔民的木船出海

早期的人民海军舰船。

1980年

刘华清将军访美时

踮脚参观美国军舰的画面

刺痛无数中华儿女的心

2001年4月1日

“海空卫士”王伟驾机迎敌壮烈牺牲

他生前绘制的画作《夙愿》

正是驾驶舰载机

从我们自己的航母上起飞

忧之,切之;奋之,进之

“尽早着手研制航空母舰”

已经深深烙进一支军队的信念之中

“向海图强、挺进深蓝”

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矢志复兴的梦想

这份收获

源自奋斗者们的卧薪尝胆——

2012年9月25日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浩荡的海风中

那个曲折漫长的航母梦

掀开了新的壮丽篇章

缺技术积累、缺图纸资料

一代代不屈的科研人员

就用一道道演算、一回回试验

研发我们自己的航母舰载机

缺标准规范、缺组训经验

一批批英雄的飞行员们

就用一次次滑跃、一遍遍冲索

敲开舰载机事业厚重的大门

忘不了

2012年11月23日

辽宁舰鸣笛一分钟

向书写海军航空兵新辉煌的戴明盟等飞行员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忘不了

2012年11月25日

在见证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后

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

因连日工作,积劳成疾

不幸以身殉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路走来

正是无数奋斗者们攻坚克难、劈波斩浪

才让今天的人民海军有底气说

“射程之内,没有远洋”

这股潮流

见证中国制造的迭代升级——

从一架战机、一条巨轮

到一支舰队、一套体系

“航母style”横空出世的背后

是我国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数十个领域的

长期积累、集体突破

自此以后

我国海上力量的跨越速度有目共睹

人民海军“上大舰,闯大洋”

步履不停

海军山东舰上,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李刚摄

2019年12月17日

首艘国产航母

山东舰交付

短短5个月就完成

从入列到初步形成战斗力的升级

2025年11月5日

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

福建舰入列

此前,歼-15T、歼-35和空警-600

三型舰载机

已登舰完成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越来越宽广的

不只是航空母舰的甲板

2025年11月14日

076两栖攻击舰首舰

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它设置双舰岛式上层建筑

和全纵通飞行甲板

创新应用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

可搭载固定翼飞机

直升机、两栖装备等

时代浪潮向前

“我们再也不用踮着脚看别人的军舰了”

这个动作

彰显维护民族尊严的力量——

2025年7月3日至7日

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

当舰队驶入维多利亚湾

山东舰官兵在飞行甲板上列队

排成“国安家好”字样

向香港同胞致意

舰艇开放活动现场

有欢笑——

孩子们架着狙击枪瞄准

眼神里透露出天真烂漫

有泪水——

一位老人乘坐游船远观山东舰

情难自抑几度哽咽

更有自豪——

香港市民在歼-15战机下躲雨时

社交媒体上出现

“你在战斗机下躲过雨吗”的分享

战鹰乘风起,巨舰破浪来

当“航母style”伴随一艘艘中国巨舰

驶向深蓝

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军事意义

更是一个民族

浴火重生、挺直脊梁的生动写照

正如有香港市民说道

“国防强大了,我们中国人的腰杆硬了,

能不高兴吗?”

香港,参观者在山东舰上拍照留影。蔡年迟摄

回想2022年6月

福建舰下水时

远在英国纽卡斯尔的

北洋水师水兵墓地前

有人悄悄摆上了福建舰照片

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到甲午海战的悲歌

历史昭示着一个道理

只有国防的力量足够强大

民族的尊严才能足够坚实

今天

当“起飞”手势再次挥出

中国航母的舰载机撕开云层

那是一支军队宣示正义的号角

一个民族保卫和平的钟声

前进吧!中国航母

向着更遥远的海域

前进吧!人民海军

向着更广阔的天地

┏(゜ー゜)=☞

编辑、一审:鲍飘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