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澄村的“自家人”:驻村书记朱宝洪的温情守护
11月20日上午,尽管太阳已经升起多时,但是田野上依旧银霜遍地。风一吹,枯草簌簌作响,寒意直往衣领里钻。
“干大伯,我来看你了。”一声亲切的招呼,打破了河姆渡镇东澄村一处农家小院的寂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该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朱宝洪,提着食用油和牛奶,踏进了困难村民干某的家门。
“这么冷的天,你还特意跑来……”老干搓着手,有些过意不去。
“天冷了,我更要过来看看。”朱宝洪一边送上慰问品,一边关切地询问他和家人的身体状况。
图为朱宝洪(左)在走访困难村民干大伯。
这样的温暖场景,是朱宝洪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2024年1月,受组织委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就业科科长朱宝洪来到东澄村,担任新一轮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近两年来,朱宝洪早已成了村民眼中的“自家人”。
去年秋天,台风“贝碧嘉”和“康妮”接连来袭。那段时间,朱宝洪几乎每天住在村里,与村干部、群众并肩作战。“这里有个缺口!”风雨交加中,他带头装沙袋、堵缺口,雨水灌进雨衣也毫不在意。同时,他还时刻惦记着低洼地区的群众:“张阿姨,今晚必须转移,生命安全最重要……”
秋收时节,秸秆焚烧成了头疼的问题。朱宝洪每天都跟随村干部四处巡查。“老徐,秸秆粉碎还田,肥地又环保,一把火烧了多可惜。”他耐心地劝说着。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他就一遍遍解释,直到对方点头。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去年东澄村秸秆禁烧工作名列全镇第一。
作为退役军人的“娘家人”,朱宝洪深切牵挂着村里的32名退役军人。在村党总支、村委会联席会议上,他提出:“我们要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而是一个能让‘老兵们’感到光荣和温暖的家。”
凭借派驻单位的优势,朱宝洪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亲自参与服务站的选址与设计。如今,服务站即将启动装修,预计春节后正式启用。
“以后阿拉也有自己的活动阵地了!”东澄村的退役军人们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期待,“朱指导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编辑、一审:鲍柯潞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