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多维度发力推动产业跨越 余姚榨菜全链升级擦亮“浙产好食品”招牌

2025-11-18 09:10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科科
分享

连日来,在浙江备得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共享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为农户送检的酱腌菜样品快速出具检测报告。这个由市市场监管局指导设立的实验室,不仅配齐了先进设备实现检测结果“立等可取”,更免费提供技术咨询与培训,为小农户、小作坊筑牢“质量安全防线”,成为余姚榨菜产业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

依托独特的土壤与气候优势,我市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之一。2024年,该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超15万人就业,“余姚榨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攀升至73.39亿元。然而,近年来余姚榨菜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溢价能力薄弱,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为破解发展瓶颈,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浙产好食品阿拉味道赞”为核心抓手,正式启动“余姚榨菜脆”产业提升行动,从生产、标准、品牌、文化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跨越。

生产端筑基,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痛点。去年,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农村、资规、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整治,分批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腌制区进行改造提升。今年,整治行动持续深化,清理零散、违规腌制池,加快推进集中腌制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完成食品生产企业腌制区改造24个,酱腌菜主产区四个乡镇各新建1个集中腌制区。

监管端创新,构建全链条安全屏障。全市榨菜生产企业全部完成“阳光工厂”建设,腌制区同步纳入实时管控范围。同时,用好“CCP智控”系统,探索腌制泥窖、巴氏杀菌线温控设施应用,并全面贯彻《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推动榨菜全流程上链,稳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追溯体系。

标准端赋能,筑牢品质升级根基。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倡导生产单位严格遵循团体标准《榨菜泥窖腌制技术规范》开展生产,同时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行业标准《榨菜》《方便榨菜》的修订,要求企业严格依照行业标准执行出厂检验,以“标准化”为“好品质”保驾护航。

品牌与文化“双翼齐飞”,激活产业价值潜力。在品牌建设上,加大对“铜钱桥”“备得福”等老字号的保护力度,并借力热门社交平台开设品牌直播间,让“余姚脆味”成功触达年轻消费群体。文化赋能上,深挖榨菜文化基因,推动其与河姆渡文化、“阳明心学”跨界融合,在河姆渡博物馆、阳明古镇设立品牌形象店打造集文化传承、参观体验、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此外,通过举办伴手礼主题活动,讲好“余姚榨菜脆”背后的故事,让这一美味从味觉符号升级为承载余姚地方文化的“流动名片”。

如今,余姚榨菜正以全产业链升级的全新姿态,在“浙产好食品”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