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视点|“卷尺哥”火了,市民“找茬”为何成为正能量?

插图 邵天骊
■新闻回顾
最近,深圳一位“卷尺哥”走红网络。两年多来,他日复一日地带着一把卷尺,穿行于城市街巷,像一位细致的城市体检员,专注地排查井盖错位、设施损坏、占道树木等微小但直接关系市民日常安全与体验的“城市隐疾”,并将发现的问题拍摄成短视频,标注地点、清晰地陈述隐患。对于他的“找茬”,相关市政部门也展现了惊人的响应效率。“卷尺哥”随手拍、有关部门“秒整改”,这种良性的互动获得众多网友点赞。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嘉宾发言
宓水旺:“卷尺哥”的走红,不仅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有趣案例,更反映出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种新趋势。他的行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冯洁:深圳“卷尺哥”带着卷尺“扫街”两年多,用短视频揪出城市里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总能被市政部门快速整改,这种“一揪一改”的互动背后,深刻体现了城市治理的门道。
叶松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与否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政府形象。“卷尺哥”随手拍和有关部门“秒整改”的良性互动,之所以获得网友广泛点赞,是因为它生动诠释了城市治理中“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美好愿景。这种行为既体现了“卷尺哥”对城市的热爱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打破了“公共事务与我无关”的固有认知,又充分展现了市政部门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心上,彰显了政府的担当,成为城市治理中一个极具价值的优秀范例。
宓水旺:“卷尺哥”以一种细致入微、持之以恒的方式关注城市里的小问题,体现了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与责任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我觉得,在当下的城市治理环境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卷尺哥”。市民的参与,能够成为城市治理的有效补充。
冯洁:在“卷尺哥”事件中,市政部门能有如此高的办事效率,背后离不开一套紧盯民生事项的平台和机制。市民反映的问题能快速解决,不是政府工作人员“碰巧上网刷到”,而是“主动解决问题”的服务宗旨在跑。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早已形成“发现→核实→登记→督办”的完整流程。各部门该管啥、谁先接手,都列得明明白白,不会互相推诿。
叶松茂:其实在我们余姚,特别是我所在的东江社区,“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每当出现树木倒伏、污水溢出、井盖错位等“城市隐疾”,或随意焚烧垃圾、损坏城建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就会有居民在社区微信群里反映,而社区相关负责人也会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使这些“城市隐疾”和不文明行为得以及时消除。
宓水旺:“卷尺哥”随手拍、有关部门“秒整改”,形成了一种高效的政民互动机制,不仅提高了城市治理的响应速度,也让公众看到了政府在回应民生关切方面的积极态度,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反映和解决。这说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还不够畅通,需要建立更加便捷、有效的反馈机制,最好有一个直接反映问题的平台,方便人人参与,让“秒整改”得到落实。
冯洁:从“卷尺哥”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他的“找茬”行为不是多管闲事,而是把城市当成了家,是公共精神的生动体现。更可贵的是,他的行动带动了更多人,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报料问题,甚至盼他去各地“巡检”。民间力量的觉醒,营造了“城市是我家”的浓厚氛围。
宓水旺:“卷尺哥”能发现这么多微小但关键的问题,恰恰说明我们的城市治理精细化程度不足,仍存在盲点或疏漏之处。这提醒我们,城市治理不能只依赖专业部门,还需要更多双“眼睛”来发现问题。
叶松茂: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和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目标。“卷尺哥”通过短视频反映一些城市设施存在的“隐性疾病”,这种“找茬”行为促使市政部门更加注重城市治理的细节,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冯洁:这个事例其实是市民和政府相互配合让城市更美好的理想样子,双方一起使劲,让城市治理更高效、精准。以前有些地方,总是要等市民找上门抱怨,政府部门才去解决问题,特别被动;但“卷尺哥”和政府部门的互动,把这种隔阂打破了。
宓水旺:“卷尺哥”的行为,让大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可以作为榜样,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事、参与公共事务,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不过,我不希望看到社会上出现变样的“卷尺哥”,比如,有人直接放弃现有工作,把“找茬”当成一种职业;再比如,歪曲某种现象、摆拍折腾等。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理性、务实、有担当的人去推动,而不是空谈批评。
叶松茂:“卷尺哥”提出的问题,相关部门能及时回应整改,这种互动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城市治理的创新。它的背后,是深圳完善的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核心“@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在发挥作用。
宓水旺:从“卷尺哥”事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公众参与、政府响应、社会协同的良性互动,这种现象值得点赞,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城市治理、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契机。
冯洁:你看“卷尺哥”拍视频,不指责、不骂街,就客观说哪儿有问题;政府部门也不躲、不推,直接用实际行动改,这种互相体谅的态度,慢慢就攒下了信任。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不只是解决这一件事就完了,比如平台会统计大家常反映的问题,要是好多人说“家门口路面坑洼”,就不只是修某一个坑,而是把这类道路问题一并改进,从“办好一件事”变成“办好一类事”。政民良性互动,无疑为城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宓水旺:正如“卷尺哥”所展现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城市健康运行的守护者。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安全、更宜居、更有温度。
冯洁:“卷尺哥”的走红,本质上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把卷尺丈量的不仅是路面隐患,更是民声与城市治理的距离。当更多人愿意成为“行走的传感器”,更多部门愿意做好“在线的应答器”,我们的城市定会更有温度与安全感。
■网友围观
@灿烂星空:全国各地别玩虚,向深圳学习!
@青青海:“未诉先办”显担当,深圳速度暖民心。
@融大五:以民为主,为民做主,为服务型政府点赞!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