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坊间视点|如何利用影视作品教育引导孩子?

2025-11-07 09:51 来源: 姚界客户端 文字整理 郑雅卿 摄影 陈海东
分享

插图 邵天骊

■新闻回顾

最近,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热播,赢得广泛好评,收视率全网第一,更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这是一部电视剧的成功,更是一段历史记忆的复苏。但是现在影视作品粗制滥造、格调低下、导向错误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误导了观众,影响了社会风气,特别是对青少年教育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影视作品?如何利用影视作品教育引导孩子,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嘉宾发言

宓水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影视作品学会辨别善恶与好坏,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历史的。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会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还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叶松茂:影视作品既是时代的镜像,更是教育的载体。《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的热播,不仅印证了这部优质剧集的成功,更彰显了历史记忆复苏的强大感召力。这个以台湾隐蔽战线英雄为原型的作品,用“真名真姓还原事迹”的真诚,让“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信仰力量直抵人心,搭建了跨越代际的精神共鸣载体。但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剧”,它们有的格调低下、导向错误,有的违背史实、粗制滥造,既误导观众,又影响社会风气,造成许多负面效果。

冯洁:前段时间,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吸引了广大观众,里面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戳中好多人。其实,好的影视剧就该这样,不光看着过瘾,还能给人满满的情绪价值。

宓水旺: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是因为它在传递正向价值观、弘扬正义精神、唤醒历史记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叶松茂:作为精神食粮的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是能滋养心灵、启迪认知,需要紧扣思想性、真实性、时代性,用真实的底色,复苏历史与现实共鸣。不管是历史记载还是英雄塑造,影视作品的史实都是让青少年读懂信仰与牺牲的基础。《沉默的荣耀》以九成以上真名真姓的原型人物,还原了我们共产党人在台湾隐蔽战线的英勇事迹,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因此,我们要选择观看那些符合史实、坚守价值高地、摆脱畸形审美的影视作品。

宓水旺:出于对历史文化的喜好,这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吴石、朱枫等烈士,早在30年前,我就已经有所了解,也曾在镇海同事的指引下,来到朱枫烈士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旧居瞻仰、缅怀。这部剧的历史脉落非常清晰,剧中部分细节的还原增加了人物饱满度,将他们的悲壮与坚贞、信念与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觉得这群历史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也让人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冯洁:优质的影视剧首先得真实,《沉默的荣耀》九成角色是真名真姓,就连剧中出现的文墨字体都有历史档案作为参照依据,这份对历史细节的严谨,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过往岁月的厚重。其次得有正能量,比如人物要具备勇敢、诚信这些好品质,而不是整天喊着“想暴富”“长得帅”。最后还得好看,《沉默的荣耀》用演员的微表情、声音就能抓住人,不说教但道理都在里面,比那些靠猎奇剧情、AI特效博眼球的片子强太多了。

叶松茂:对于如何利用影视作品教育引导孩子,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家庭与学校要扮演好共赏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优秀的影视作品从来都是历史记忆的守护者、社会价值的传递者、青少年成长的陪伴者,我们要提前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规避导向错误、剧情低俗的影视作品,通过一起看、共同议,用光影中的信仰、坚韧与善良浸润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站稳脚跟,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理性思维的时代新人。

冯洁:用影视剧引领孩子成长,关键是要“选得准确、聊得深透、用得灵活”。选作品要贴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学龄前的小朋友,适合选择像《蓝色小考拉》《海洋奇缘》这类画面温馨、故事简单的作品,前者启蒙情绪管理,后者传递勇气与亲情;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接触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像《跟着书本去旅行》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等,用一个个故事诠释坚持与包容,让孩子领悟诚实与正义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孩子已有一定思辨能力,像《觉醒年代》生动展现了革命先驱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历程,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奇迹男孩》则能引导他们理解内在美与自我认同。这些作品带来的教育意义远胜家长的口头说教。看完之后,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剧情,或者动手画画影视剧里的角色,这样,正确的价值观就能真正植根于孩子心里。

宓水旺:家长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影视作品让孩子观看?当然需要此剧主题积极向上,具有社会价值,弘扬真善美。如《沉默的荣耀》中吴石、朱枫等主要人物对正义与真相的追求,展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家长还可以选择讲述社会公平、家庭伦理、青少年成长,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放弃、勇敢坚持、热爱生活等内容的影视作品让孩子观看。此外,为孩子选择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作品也很重要,避免孩子过早接触成人内容。

叶松茂:家庭与学校要协同发力,将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孩子生活中的行动指引。针对影视作品的细节设计,要推动孩子从“观看”到“思考”,引导他们理解信仰的力量,实现精神价值的落地;要帮助孩子厘清虚构与现实的边界,培养理性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将作品中的正能量转化为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主动承担家庭和班级事务,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宓水旺:除了家庭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青少年的审美教育,让青少年学会辨别影视作品的优劣,鼓励更多人关注高质量、有思想深度的影视作品。比如,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影视作品,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政府部门、媒体平台等应加强对影视作品的内容审核与分类管理,防止不良内容误导青少年,同时推动建立影视作品评价体系,鼓励优质创作。

冯洁:其实,对青少年来说,影视剧就像成长的梯子,让他们观看《沉默的荣耀》这类好片子,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力量,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树立好的“三观”,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网友围观

@安心:一部好的电影,能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法。在好的影视作品里,孩子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获得受益一生的品格。

@伟立:善良——《奇迹男孩》、真诚——《寻梦环游记》、坚强——《夏洛特的网》、责任——《冰雪奇缘》……一些可贵的品质都能通过相应的影视作品来呈现。

@hope:期待看到更多正能量的影视作品。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