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村妙招 | 冯村村:艺术“绣花针”绣出美丽乡村
秋日的冯村村,青山如黛、溪水潺潺。漫步村道,竹编围栏古朴典雅、文化墙面乡风浓郁……让人在一步一景中深切感受到这座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
冯村村一景。 记者 俞丽丹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兰江街道冯村村积极响应,着力探索文艺赋能乡村的重要路径。在具体工作中,该村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村级景观,将文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虞世南书法博物馆。记者 俞丽丹摄
近年来,作为虞氏发源地,冯村村通过收集古籍文献、名碑名帖等资源,建立了虞世南书法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已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博物馆以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为主题,藏有其相关文献、碑帖等展品80余件。博物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介绍虞世南的书法艺术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除了展览展示,博物馆还开展诗文书法品读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成为村里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赵氏启承堂。记者 俞丽丹摄
在冯村村,古建筑的修缮更显用心。2018年,该村在兰江街道和市文保所的支持下,对赵氏启承堂主体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今年,该村又将赵氏启承堂的围墙改造成长廊,并对附近320平方米的停车场进行改造,大大提升了古建筑周边的环境。修缮后的赵氏启承堂将作为家园馆,展示冯村村的人文历史、乡村民俗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成为该村又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
冯村村的改变,藏在细节里。在冯村村新建的公交车站里,候车亭顶部采用了仿竹金属结构,独特的造型搭配干净的坐椅,在提升候车环境的同时,也能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
村里的硬件建设不仅注重美观,更兼顾实用性。村卫生室对面30平方米的围墙立面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卫生室转角处的三角区域铺设了335平方米的压印地坪,方便村民通行。此外,该村开展的绿化修复工作也让整个村庄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硬件升级只是序章,真正的转变发生在村民的生活里。每当夜幕降临,该村的虞舜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跳起广场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天不下雨,我们都会来这里跳舞,活络一下筋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可以一起聊天,增进邻里感情。”村民赵女士说。
冯村村还积极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通过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方式,与周边村交流互动,增进感情。尤其在春节期间,冯村村开展的“在冯村过大年”活动热闹非凡,玩游戏、品美食、做手工、写春联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参与。大家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村民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滋养了文明乡风。如今的冯村村,邻里和睦、民风淳朴,这座传统村落独特的“艺术范”成为不少城里人的向往。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