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五问五答”之警惕新型非法金融活动

2025-10-29 16:28 来源: 余姚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分享

近期,各地出现假借“欧易币”“桃花源NFT”等名义开展“投资理财”的非法金融活动,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切勿轻信虚假宣传,远离非法集资陷阱。

一问:什么是非法金融活动?

一答:所有金融活动都应通过国家批准的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未经过许可开展的即为非法金融活动。目前非法金融活动表现形式多为非法集资,指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通常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大特征非法集资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重点打击的金融违法行为。

二问:目前有哪些新型非法金融活动?

二答:近期各地频繁出现以下三种新型非法金融活动:一是假借虚拟货币、数字藏品(如欧易币、桃花源NFT名义的非法集资,打着“区块链技术”“数字经济”等旗号,承诺高额收益吸引投资者;二是宣传推销假借稳定币(如USDT等)名义的“保本理财”产品,实际缺乏真实项目、资产支撑的非法集资行为;三是通过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项目进行集资诈骗,将房地产、债券等实物资产进行代币化分割销售,虚构底层资产或夸大收益前景。新型金融诈骗手段更具迷惑性,投资者需特别警惕。

三问:哪类人是非法集资的重点目标

三答:从以往涉案群体分析,非法集资主要针对以下3类人群:一是老年人群体,通常拥有养老储蓄等积蓄,但风险识别能力较弱,易被情感营销手段诱导,如通过送礼品、嘘寒问暖等方式建立信任后行骗;二是缺乏金融知识的人群,听说过“稳定币”“RWA”等新概念,但又不甚了解,难以识别各类围绕这些新名词构建的新型诈骗话术,最终陷入非吸陷阱;三是急于一夜暴富者,对“空气币”等借“区块链”名义炒作的概念盲目信任,轻信“稳赚不赔”“低风险高回报”等夸大宣传,存在投机心理,结果血本无归。

四问:如何识别非法金融活动?

四答:识别非法金融活动可采用“四看三思等一夜”的方法。四看:一看资质,核查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业务许可证或批准文件;二看宣传,警惕承诺“保本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夸大宣传用语;三看项目,考察是否有真实的底层资产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四看对象,注意是否重点针对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等。三思:一思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二思项目收益是否符合市场基本规律;三思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等一夜:遇到投资机会时,建议保持冷静,至少等待一天再做决策,多方核实信息真伪。

五问:发现非法金融活动该如何举报

五答:发现可疑非法金融活动时:一是立即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二是注意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包括投资合同、转账记录、宣传资料等;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切勿轻信所谓的“维权群”或“维权机构”,避免遭受二次诈骗。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任何形式的非法金融活动,对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投资项目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实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

编辑、一审:应红渊 二审:余哲天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