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毛丛生: 在古诗词中寻找“精神桃源”

2025-10-20 09:05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分享

“林下听风。花间寻梦。枝摇桂影幽香弄……”今年10月,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诗联浙江”推出了2025年中秋节诗词专辑,其中一首意境婉约、情感真挚的《踏莎行·中秋》,出自我市梨洲街道燕窝村的村民毛丛生之手。这位日常与钢铁模具打交道的工人,在诗词的世界里,为自己开辟了一片快意人生的精神家园。

毛丛生在丹山赤水采风。(受访者供图)

今年40岁的毛丛生,是土生土长的燕窝村人,目前是浙江省、宁波市及我市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他的诗词作品曾多次在各级诗刊、报纸上发表,今年更是在宁波市及市诗词与楹联学会的支持下,推出了个人诗词集《寒庐醉吟》,收录了其2013年至2025年间创作的200余首作品。

初中毕业后,毛丛生便踏上了打工之路,如今是一名模具工。然而,机械的劳作并未磨灭他心中的文艺种子。从小爱看书,尤其钟情于唐诗宋词的他,在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便是挤时间研读诗集、练习书法。“小时候看到书里精妙的句子,总会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毛丛生回忆道,“诗词是表达内心情感的绝佳载体。虽然工作忙碌,但我始终想通过这种凝练而优美的方式,记录生活、抒发胸臆。”

毛丛生的个人诗词录。(记者张云霞摄)

通往诗词创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名言“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初学时的感受。“诗词讲究押韵、对仗、平仄,这些严谨的格律要求就像是‘镣铐’,一开始确实觉得束缚,难以下笔。”为了提升自己,他主动加入市诗词与楹联学会,虚心向前辈请教,系统学习创作方法。每年,他都积极参加宁波诗社组织的集体采风活动,在与诗友的交流切磋中汲取灵感。

翻开《寒庐醉吟》,其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对四明山、姚江等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家乡深厚人文历史的感悟,还有与朋友交往、参与活动的即兴之作。作为燕窝村村民,毛丛生多次将笔触深情地对准家乡。在《如梦令·登燕窝古道》中,他描绘了“落叶清飞天霁,片片黄花堆地”的秋日画卷;当“诗画梨洲——四明山水唐诗诗路”燕窝驿站建成时,他豪情满怀,写下“古道绵绵缥缈无,群峰隐隐接乡隅。诗词百代书灵秀,墨染千秋绘瑞图……”的篇章。

如今,创作诗词、将新作分享至朋友圈与诗友共赏、听取专业意见,已成为毛丛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读到一首好诗,在精神上是极大的享受;而自己完成一首诗,那种创造的快乐同样妙不可言。”在钢铁模具的叮当声外,毛丛生用平仄和韵脚,为自己,也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快意人生。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