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塘街道以复绿行动擘画发展新图景
昨天,走近低塘街道郑巷村第三采石场可以看到,曾经狰狞刺目的陡峭岩壁,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以前扎眼,现在亮眼!”采石场附近的姚江物流负责人郑先生评价道,“满眼绿色看着心里踏实,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更安心,连带着园区整体形象都提升了。”这番感慨,道出了周边众多企业的心声,也折射出这片土地经历的变革。
后郑巷村第三采石场废弃矿山治理前
低塘街道废弃矿山众多,普遍存在裸露面积大、生态退化、利用低效等问题。面对挑战,该街道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总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系统推进废弃矿山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自2019年启动整治行动以来,累计实施矿山治理项目15个。目前,12个项目已圆满收官,总治理面积达到30.5万平方米。
在这场“重塑山河”的攻坚战中,郑巷村第三采石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转型成效显著。工程自2022年启动,治理面积约2.7万平方米,重点对高危边坡进行削坡减载、锚固支护,大幅提升了边坡稳定性,基本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对坡面进行客土喷播、植草种树,经过精心管护,如今坡面绿化覆盖率已超过90%。项目建设中还对坡脚和宕底土地进行平整加固,完善了配套的基础设施,为后续利用创造了条件。
后郑巷村第三采石场废弃矿山治理后
项目的效益不仅体现在生态层面,经济效益同样可观,郑巷村第三采石场通过规范出让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石料等资源,获得了约1330万元的收益,反哺治理工程。更重要的是,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可新增10亩具备良好开发利用条件的土地,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空间活力。
在项目改造实施中,低塘街道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治理改善生态,以生态服务民生”的矿山综合治理新格局,深挖修复后土地的潜在价值,积极探索“修复+”的多元融合模式,废弃矿山真正变成助力发展的“聚宝盆”。
一方面,大力推行“修复+工业”模式,将条件适宜的宕底平整土地纳入工业平台拓展区,如洋山村洞池湖废弃矿山转型成“塘创园”,引入川源精工等13家企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另一方面,创新“修复+农业”模式,对洋山村牛角尖山塘、姆湖村第三采石场等10座坡度较缓、土壤条件允许的废弃矿山宕底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累计新增耕地指标120余亩,每年可为所在村的集体经济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
放眼整个低塘街道,更多的“城市伤疤”正在被细心抚平,更多的“绿色骄傲”正在孕育生长,为其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生态与空间基础。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