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坊间视点|“邪修”究竟邪不邪?

2025-09-19 09:44 来源: 姚界客户端 文字整理 郑雅卿 摄影 陈海东
分享

插图 魏力谨

■新闻回顾

当前,“微波炉炼猪油”“养乐多腌制叉烧”等“邪修”方法在网络走红,某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社交平台讨论量达85.8万条。这类“反套路、省力气、重实用”的生活妙招,成为年轻人对抗压力的新选择。对此,你怎么看?

■嘉宾发言

陆程科:现在,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做出稀奇古怪的事来,比如西瓜瓤里加纯牛奶、葡萄用竹签串着吃,有的甚至还要加点与食物味道相克的调料。品尝后,说不出那五味杂陈的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但是年轻人认为这是“黑暗料理”,称其“首创”。

陈剑文:近期,一系列打破传统认知的“邪修”生活方法在网络爆火,这些看似“反套路”的生活妙招,正成为当代年轻人对抗压力的新选择,背后藏着值得深思的生活态度。

黄敏菲:我认为,“邪修”一点都不“邪”:“微波炉炼猪油8分钟出成品”“用棒打鲜橙代替炒糖色炖排骨”“养乐多腌制叉烧”……这些本质是年轻人对抗生活压力的反套路生活小妙招,是我们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找到的第三条路。

陆程科:“邪修”看似是一个贬义词,其实是一个年度创新的流行热词。假如对于某一件事的做法说成创新,或者积极宣贯其做法,那么这个创新做法值得肯定并进行复制推广。

陈剑文: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年轻人的时间被工作、通勤切割得支离破碎,传统生活方式里的“仪式感”渐渐成了“负担”。就像炼猪油,老一辈习惯用铁锅小火慢熬,全程需紧盯防止糊锅,而微波炉炼猪油只需简单切块、定时,等待的间隙还能处理其他琐事。养乐多腌制叉烧也是如此,不用特意购买额外的调味品,随手可得的饮料就能带来新奇口感,既省去了额外消费,又增添了生活乐趣。对年轻人而言,这些“邪修”方法的核心不是“偷懒”,而是用更高效、更轻松的方式应对生活,在忙碌中为自己挤出一点“喘息空间”。

黄敏菲:“生活巧术”的核心,是打破思维桎梏的实用主义。这些做法来源于年轻人对高效生活的新需求,不再被传统规则束缚,以较低成本精准达成目标。传统叉烧讲究对调料比例的严格把控,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黑暗料理”,但现在流行的做法是用现成的养乐多进行腌制,不仅简化了调味步骤,而且在口感上也丝毫不逊色。又比如用微波炉炼猪油,省却了长时间盯守的麻烦;用冻香蕉和酸奶代替冰淇淋,便捷健康还美味……这些经过简化的生活方式大受欢迎,本质是当代年轻人对“时间成本”的计算,也是对“不被琐事绑架”的主动争取。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不是偷懒,是在非关键环节‘躺平’,在核心需求上发力。”

陆程科:“邪修”不仅体现在大众饮食方面的迥异,在穿着打扮上也五花八门,比如“乞丐裤”等,我想,这种“反套路”的做法,其实是对生活的热爱及自我个性的表达。

陈剑文:社交平台的传播特性,也让“邪修”生活方法迅速出圈。年轻人把自己的“实验成果”拍成短视频,配上幽默的解说,既能收获他人的点赞认可,也能在评论区交流新的创意。有网友分享“用马克杯烤戚风蛋糕”,有人跟着尝试后发现“居然真的能成功”,这种互动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形成了一种“互助式”的生活氛围。当看到越来越多人用类似的方式简化生活,年轻人会产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的归属感,这种共鸣让“邪修”方法从单纯的生活技巧,变成了一种社交符号。

陆程科:细究之下,“邪修”就如同将我们小时候在溪坑里摸螺蛳、梧桐树上捕知了的“阵地”转移到了当下自我封闭、忙碌紧张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在当下,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压力或多或少地困扰着我们,当我们感觉疲惫时,与其安静躺平,倒不如全力以赴对待生活,“邪修”也是自我解压的一种特殊手段,偶尔尝试一下“邪修”会饱满我们的精神生活,填补某些缺位的东西。

黄敏菲: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反套路妙招还藏着年轻人的“情绪解药”。当常规的生活流程变得乏味,“邪修”生活小妙招还会带来“原来还能这样”的惊喜感。这种小小的打破常规,不需要背负压力,是低门槛、高反馈的即时快乐。只要动手尝试,就能收获“省时+好吃”的双重满足,甚至还有很多网友因此拍短视频分享,在评论区收获一众“求教程”的趣味留言。这种轻松的“成就感”,像给紧绷的生活开了个小窗口,让压力在“解锁新用法”的乐趣里悄悄消解。当然,追捧这类妙招的同时,也需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用微波炉时要确认容器是否耐高温,腌制食材时要保证新鲜度,避免因“图省事”忽略健康。

陈剑文:在追捧“邪修”方法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部分“邪修”方法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用微波炉加热密封食物可能引发爆炸,用非常规食材烹饪也可能存在食品卫生风险。此前就有网友尝试“可乐煮生姜治感冒”,却因糖分过高导致肠胃不适。因此,年轻人在尝试这些妙招时,不能只图新鲜和省事,还要多关注安全性和实用性,避免盲目跟风。

陆程科:网络媒介为“邪修”提供了重要传播平台,比如在某音、某书的短视频里常常会刷到各种网红生活妙招,在短短几秒时间里就能获得制作方法。比如烹饪、烘焙等内容,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黄敏菲:说到底,这些生活妙招的走红,无关“标新立异”,而是年轻人对“松弛生活”的朴素追求:不被传统流程束缚,不被琐事消耗热情,用小智慧把压力“化整为零”。当年轻人在微波炉前等待猪油炼成时,他们等待的不只是一份食材,更是在快节奏生活里,用自己的方式掌控生活的小小掌控感——这才是“生活邪修”真正的价值:不是“邪”,而是“活”,是把日子过出轻松感的鲜活智慧。

陈剑文:“邪修”生活方法的走红,本质上是年轻人对高压生活的温柔反抗。它不是对传统生活的否定,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只要把握好分寸,在高效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这些“反套路”的小妙招,就能真正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热爱生活的“解药”。

■网友围观

@居居丸:“邪修”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剑走偏锋,以结果为导向,用非主流心态来面对、解决问题。

@Y:生活没有标准答案,“邪修”的灵活与坦然,让我们找到人生路上的各种解法。

@aZika:“邪修”的本质,是年轻人在规则与压力下的一场智慧反判:用反套路的实用主义对抗内卷,用幽默感解构传统,在“躺”与“卷”之间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三条路。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