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网格札记|挡水墙下除隐患保民生

2025-09-15 09:2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分享

■讲述人:任健

整理:蔡银欣

我叫任健,是三七市镇幸福村的一名专职网格员。上周,我和同事在日常巡查中闻到了阵阵刺鼻的腐臭味。顺着臭味追踪,最终在堰头彭王浦挡水墙内侧发现了几个大桶,里面装着发酵的猪粪,正是它们在持续散发恶臭。

网格员发现挡水墙内侧的隐患。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始作俑者”——附近一个经营餐饮店的老板。他解释说,自己看中了这块“闲置”的土地,想种点葱蒜供店里使用,刚松了土,想用猪粪施肥。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场制止了他的行为,让他必须立刻清理粪桶,恢复土地原状。这个老板也认识到了错误,赶紧运走猪粪,并把松动的土壤进行了回填压实。

彭王浦是我们村的重点防汛河流,为了抵御洪水,我们特地在沿河修筑了挡水墙。墙内侧两米左右的空间,恰恰成了视觉盲区,被个别村民“见缝插针”地利用起来。但是,如果岸边的土壤因为种植被反复翻松,在雨水冲刷下会逐渐流失,日积月累会侵蚀挡水墙的地基结构。万一遇上台风暴雨,河水暴涨,墙体极易因底部被掏空而发生管涌,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以此事为切入点,对彭王浦两岸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果然又发现了几处“私家小菜园”。我们立即上报镇信息指挥室,联动镇综合执法队的工作人员,对这些违规种植的农作物进行集中清理。为从根本上杜绝后患,镇农办也正在加紧制作一批醒目的告示牌,即将竖立在河岸两旁,提醒大家共同守护这道生命之堤。

这次“闻臭溯源”的经历,让我深有感触。堤防之固,固若金汤,始于对每一寸土壤的守护;乡村之治,治在细微,源于对每一个隐患的警觉。这或许就是基层治理最真实、也最重要的意义。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