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市市场监管局全链条护航“余姚葡萄” “小鲜果”成长为“大产业”

2025-09-13 09:02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科科 通讯员 张松高
分享

“从6月10日开园销售至今,每天销量都很稳定,最多时一天能卖出一万多箱,这些葡萄销往江苏、上海等地。”近日,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农户高海军一边忙着打包葡萄,一边笑意盈盈地介绍。作为合作社首批“触网”的农户,今年已经是他做电商销售的第五个年头。在本市,像高海军这样凭借“余姚葡萄”增收致富的种植户越来越多,而这背后,离不开市市场监管局多年来精准施策、全链条的护航。

数年前,临山镇的葡萄产业曾面临“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困境,农户种植分散、技术标准化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些发展痛点,市市场监管局以“农社对接”为核心抓手,推动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与当地53家农户签订规范化技术服务与种植收购协议。协议明确了技术标准要求、质量验收规范及双方权利义务,不仅以契约形式固化先进种植管理技术,保障技术指导落地和标准化生产稳定,更给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预期与权益保障,从源头夯实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如今,临山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量1.86万吨,辐射带动3000余户葡农增收,葡萄的采摘期也从6月延续至10月,成为余姚葡萄标准化种植的示范样本。

在夯实标准化种植基础后,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聚焦品牌运作规范化与产业价值提升。“余姚葡萄”早在2010年就已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为守护这一“金字招牌”,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合作社建立严格的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制定葡萄品质分级标准,实行统一检测认证,从源头把控每一颗葡萄的质量。同时,设立“地理标志专供基地”,确保每一串贴有“余姚葡萄”标志的葡萄均可追溯至合规产地。在此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还推动“余姚葡萄”地理标志与区域公用品牌资源整合,引导产业向多元化业态拓展。如今,葡萄采摘旅游、葡萄酒加工等项目逐步落地,葡萄从单一鲜果转变为深加工产品、旅游体验项目的核心元素,产业附加值大幅提升。

为了让葡萄产业红利更广泛惠及农户,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合作社打造一体化销售网络,全力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依托“共富工坊”平台,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合作社常态化开展“葡萄采摘节”直播带货活动,助力农户的葡萄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消费者。同时,积极对接商超、社区资源,将“共富工坊”打造成葡萄的直供前沿阵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消费者买到更新鲜、更实惠的葡萄。

此外,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品牌维护专项行动,对假冒“余姚葡萄”地理标志商标的侵权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通过专项检查、线索摸排、案件查办等方式,严厉查处侵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余姚葡萄”品牌形象和市场秩序,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杨月云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