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坊间视点|你今天“奶茶社交”了吗?

2025-07-04 10:10 来源: 姚界客户端 文字整理 倪劲松 摄影 陈海东
分享

插图 邵天骊

■新闻回顾

“同事靠奶茶社交”“轮流请奶茶让人窒息”等话题近日登上热搜。许多职场人产生共鸣,将“轮流请奶茶”这一行为称为“甜蜜负担”或“隐形KPI”。如今,奶茶成为人际交往“硬通货”,常常出现在欢迎、祝贺、请求、道歉、道别等场景中,“喝奶茶吗”也成职场社交暗号。你身边存在“奶茶社交”吗?对于这种“奶茶社交”,你怎么看?

■嘉宾发言

张伊梦:“今天奶茶我请!”这句话出现在办公室的频率,简直比“这个方案改一下”还要高。“奶茶社交”已经成为我们这代职场人的日常——新人入职要请,项目完成要请,甚至周五到了也要找个理由请。作为一名“90后”打工人,我对这种社交方式真是又爱又恨:它确实比吃饭K歌省钱省事,但不知不觉间,“轮流请奶茶”俨然成了打工人的新型KPI。

冯洁:“奶茶社交”太常见了,有时候,一天可以喝到三四杯的奶茶或是咖啡,明知多喝了血糖不好控制,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不过话说回来,奶茶在手,万事不愁,为啥?拎着几杯奶茶跟新同事打招呼,尴尬立马少一半;想找同事帮忙,递杯咖啡,话都好开口些。尤其现在年轻人多的单位,用奶茶当“开场白”,比一本正经自我介绍轻松多了。

张伊梦:不得不说,“奶茶社交”确实很香。比起动辄人均两三百的部门聚餐,一杯二三十元的奶茶简直是社恐人士的福音。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一杯奶茶的分享如同一个暂停键,让同事关系暂时脱离纯事务性的冰冷轨道,增添几缕人情暖意。奶茶的“无酒精”属性带来轻松氛围,使跨层级交流变得自然。一杯奶茶下肚,连最严肃的领导都会变得和颜悦色,这种性价比超高的社交方式,确实很适合我们这些钱包不鼓但又需要维系关系的打工人。

冯洁:“奶茶社交”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疲劳反应,大家光顾着递奶茶,反而忘了好好沟通,合作时靠奶茶、咖啡“联络感情”,聊了半天,工作上的问题却没聊明白。这样的社交,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是无效交际。

叶松茂:不喝怕被贴上“不合群”标签,喝了又陷入经济与健康的双重焦虑。对于“奶茶社交”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作为退休人员,身边已经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奶茶不再是情感纽带,而是权力规训的工具时,就违背了社交的尊重、真诚和理解等基本原则。

张伊梦:当“奶茶社交”从自愿变成规则,从心意演变为义务,其性质就开始变味了。上周小李请了古茗,这周小王非要请喜茶;新来的同事工资还没到手就先请了三次奶茶,怕不请客会被觉得不合群……这哪里是单纯的饮品?分明已异化成一种“社交货币”,一种需要精密计算与频繁操作的“人情债”。当“轮流请客”形成固定模式,这份“甜蜜”便日渐沉重,甚至变成一种无言的职场KPI。

叶松茂:中华文化一直讲究礼尚往来,本来同事间请喝一杯奶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当其成为衡量职场价值的标尺时,我们就需警惕背后的权力规训。正如有的网友所言:“真正的团队凝聚力,不该靠糖分维系,而应靠专业与共赢”。拒绝“轮流请奶茶”,不仅是保护钱包与健康,更是捍卫职场人的尊严与自由。

冯洁:其实吧,偶尔“奶茶社交”一下未必不可,可是多了,“奶茶社交”就成了噩梦般的“甜蜜负担”。我有一个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为了面子,每次都点高价的网红奶茶,几千块钱的工资还没捂热,一大半都花在这上面,实在是心累。

张伊梦:作为被奶茶社交“绑架”的一员,我觉得这事得讲究个度。同事递来的奶茶该喝就喝,但要拒绝被裹挟于“轮流请”的惯性车轮中,没必要为了面子跟着内卷。其实职场关系最重要的还是真诚,与其纠结今天该谁请奶茶,不如把本职工作做好。毕竟再甜的奶茶,也比不上靠谱的同事来得实在。

冯洁:俗话说“心诚则灵”,职场社交的核心是真诚。一杯奶茶能打开话匣子,但长久的同事关系,靠的是工作上互相搭把手,生活中互相关心。咱们留着“请奶茶”这份心意就好,别让它成了压在身上的包袱,毕竟真心换真心,才是职场社交的“硬通货”。

张伊梦:说到底,“奶茶社交”就像职场关系的调味剂,放对了能提鲜,放多了就齁得慌。打工人已经够难了,就别再给自己增加“奶茶KPI”这种隐形压力了。下次同事问“喝奶茶吗”,想喝就点,不想喝就大大方方说“今天减肥”。职场真正的“硬通货”,从来不是杯中物,而是心中诚。

冯洁:其实,想搞好同事关系,真没必要死磕奶茶。要是觉得轮流请客压力大,完全可以提议AA,这一点我很欣赏现在的“00后”,不管彼此情谊深浅,都用AA制解决问题,或者可以换成物美价廉的柠檬水、酸梅汤。当然,除了喝的,还有很多社交手段或方式,比如空余时间一起约着打球、爬山,或者分享好看的电影、好用的工作技巧,这些互动不比奶茶更能拉近关系?要是碰上不想参加的“社交局”,直接说最近在减肥、控糖,大家也能理解,别硬撑着委屈自己。

叶松茂:在我看来,整个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交理念,设置理性合理的社交边界,传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中华古老社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企业和组织要鼓励员工不以牺牲个体权益为代价,反对非自愿消费,规范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职场个体,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坚持正确价值观,维护职场尊严,用良好的工作业绩证明“实力比奶茶更能赢得尊重”。

■网友围观

@路路:不必用奶茶换认同,你的价值,自有回声。

@芹菜讨厌数学:职场人终究得靠本事吃饭,奶茶社交不如自我投资来得踏实。

@春风不改旧时波:太热情的奶茶文化真是让人负担太重。

@广志:我并不想跟同事有过多的人情交往,毕竟我是来工作赚钱的,不是来社交的,我只希望能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拿到该有的报酬。

@TA:以心相交,方能久远,喝不喝奶茶无所谓。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