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视点|“乳儿班”如何赢得更多信任票?
插图 邵天骊
■新闻回顾
“谁来带宝宝”是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幸福的烦恼。其中,一周岁以下孩子的照护和托育,对很多家庭来说,既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精力账。据报道,宁波托育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优质“乳儿班”一位难求,部分机构却面临招生困境。截至3月,我市已登记备案托育机构(幼儿园托育部)140家,托位5871个。同时,全市已建成44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站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3个山区乡镇采用入户指导模式,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一边是需求见涨,一边却是托位“富余”,如何看待“乳儿班”?“乳儿班”又如何赢得更多信任票?
■嘉宾发言
叶松茂:从某种程度来说,“乳儿班”就是以前的托儿所,在许多单位存在过,它既是一种企业福利,更是一种人文关怀。随着政社分开、社企分离,托儿所慢慢从各个单位剥离,纳入市场经济。但“乳儿班”的需求却一直存在,这既是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影响现代青年生育观的社会问题。
冯洁: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乳儿班”有它存在的积极意义。“乳儿班”可极大地缓解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当双方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时,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乳儿班”,得到精心照顾,父母也能安心工作了。而且孩子从一出生,就需要进行交际。“乳儿班”里的育儿老师会组织各种游戏和活动,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咿咿呀呀地和同伴互动,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提升。此外,“乳儿班”还能减少因育儿观念差异而产生的家庭矛盾,让家人从繁重的育儿任务中解脱出来。
张伊梦:“乳儿班”作为现代育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刚需,有效缓解了“带娃难”的社会痛点。同时,专业机构能提供科学规范的早期发展支持,有利于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是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途径。
叶松茂: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地,双职工家庭婴幼儿托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有的双职工家庭求助于父母,有的索性一方离职带娃,这既是一笔不菲的经济账,更是一件幸福的烦恼事。当年我的外孙女刚出生时,女儿、女婿都要工作,爷爷奶奶离城区远,幸好那时我妻子退休了,承担起了外孙女的照护任务,减轻了孩子的负担。
张伊梦:坦率地讲,将宝宝送入全日制的“乳儿班”,对我这个新手妈妈而言会是非常艰难且风险较大的选择。年龄太小是首要顾虑,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集体生活难免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情感上,分离焦虑是最大的挑战,一周岁以内是建立安全依恋的关键时期,频繁、长时间的分离可能不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形成。同时,宝宝的作息、吃奶、安抚方式差异巨大,即使师生比再低,也很难像家人那样精准响应每个细微需求。
叶松茂:眼下托育市场中,确实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现象,这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比如点位设置不合理、接送不方便;硬件条件不达标,家长不认可、不放心;保育、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为继等等。
张伊梦:面对是否送宝宝去“乳儿班”的抉择,最深的顾虑莫过于“信任”二字。我市普惠托育的枝叶已经生发,唯有以透明为光、以专业为水,让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父母目光的反复检视,才能真正滋养信任的根系。
冯洁:“乳儿班”要赢得更多信任票,任重道远。首先,要增强信息透明度。托育机构要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定期向家长发送孩子在园的饮食、活动以及睡眠情况等信息,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体验活动,如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能让家长亲身感受托育机构的环境和师资,增强对“乳儿班”的信任。
张伊梦:透明化是“信任”的关键。机构能否向家长开放关键区域,如活动室、睡眠区的实时监控?能否每日详细记录宝宝的饮食、睡眠、排便、情绪变化?这些信息若能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家长的焦虑会大大缓解。
冯洁:提升服务质量也是关键一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确保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精心、细心的照护。我了解到,一些好的“乳儿班”会抓住家长内心的需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邀请专家来讲课,提升教师的育儿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和活动安排,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家庭对婴幼儿照护的需求。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确保孩子的饮食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安全。
张伊梦:对“乳儿班”的健康管理必须严格。婴幼儿免疫力弱,“乳儿班”应制定比普通托班更高的卫生标准——如对环境、玩具、餐饮用具的消毒,严格的晨检和传染病防控机制。若能定期公示消毒记录和健康报告,并配备专业保健人员,家长会更放心。“乳儿班”中的个性化照护不可或缺。一周岁以内的宝宝需求差异大,机构应提供喂养、哄睡等个性化服务,而非机械化的统一流程。老师不仅要具备婴幼儿护理、急救、早教的专业资质和丰富的育儿经验,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给宝宝满满的安全感。
叶松茂:一方面要确保为乳儿提供的照护可查、能管、有效,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理性看待“乳儿班”的服务,理解并接受在集体环境中孩子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不适应、小挫折。
冯洁:降低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进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内容。托育机构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如提供临时托、半日托等服务形式,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同时也能降低送托成本。
叶松茂:要合理布局,集中办班,个性化服务。既要充分依托幼儿园的资源优势,以降低成本,增加托位,也要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诸如“妈妈岗”等便民措施,纾解上班族带娃难题。同时,要增加公益性、平民化托育机构,减轻育儿的经济压力。
■网友围观
@法米多:园所越专业,家长越放心。
@新河:普惠多元,才能更好地托举这“最柔软群体”。
@满谷满仓:40年前,很多国营企业、事业单位都是有托儿所的,孩子跟着妈妈一起上班,妈妈下了班去托儿所接孩子后一起回家。
@一棵树:我周围全职的绝大部分是因为家里没有长辈帮忙带孩子,所以建立普惠的托育机构是个很好的方向,能提高生育率,让年轻女性愿意生娃。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