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能人|李禄信:瓜田里的“甜蜜”坚守
盛夏时节,爽口多汁的西瓜成为了不少市民的心头好。在小曹娥镇人和村的广袤田野间,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瓜棚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出产的海涂西瓜以其皮薄肉脆、清甜多汁的上好口感,吸引着周边的消费者慕名前来。农场主李禄信则忙着穿梭在田间,这样的劳作,他已重复了25年。
李禄信正在摘瓜。记者 干雨微摄
李禄信是台州市三门县人,今年是他种植西瓜的第25个年头。从河南到浙江,他辗转多地,去年他选择在小曹娥镇种植西瓜。“这里离老家近,水土也适合种瓜。”他承包了60亩地,种上了6个品种的西瓜,包括余姚人最爱的8424、美都、特小凤等。
小曹娥镇的海涂西瓜与种植在普通地里的西瓜不同,它素以“脆、甜、皮薄”闻名,批发价能达到5元一公斤。李禄信的瓜棚里,每天都有顾客上门,盛产期一天能卖出1500公斤。“很多老顾客会通过微信提前订瓜,他们说我的瓜价格实在,味道好。”他笑着说。
种瓜是门技术活,更是体力活。西瓜成熟期不一,有的刚授粉,有的已可以采摘,李禄信必须每天巡棚。“最怕高温天,外面30多度,棚里超过50度,热得像蒸笼一样。”他撩起袖口,黝黑的皮肤上满是晒痕。
每天清晨4点半,天还未全亮,李禄信与妻子就已经戴上草帽,拿着剪刀,弯腰钻进西瓜大棚。“一方面是为了避开高温,中午和下午大棚里的温度有五六十度,热得根本走不进去,早晚摘瓜凉快些;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西瓜的品质,大太阳底下摘下来的西瓜不好吃。”到了7点左右配花(人工授粉),李禄信介绍,因为中午花粉活性下降,必须赶在上午完成。
25年的种植经验让李禄信摸透了西瓜的“脾气”。他采用错峰种植,并搭配玉姑、菜瓜等其他瓜类,将销售期拉长至9月。问及是不是很辛苦,他坦言:“一年到头没几天能歇,最累的时候,站着都能睡着。”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事事亲力亲为。记者跟随他走进瓜棚,只见他轻敲两下西瓜,耳朵贴近一听,便能判断出成熟度。“熟透的瓜声音闷,生瓜声音脆。”这份经验,是岁月沉淀的“功夫”。
就在记者采访时,便有好几位村民骑着电动自行车来买瓜。李禄信利落地挑出几个8424,过秤、装袋。“老李家的瓜甜得很,我孙子就认这一口!”一位大妈笑着说。
谈及未来,李禄信擦了把汗:“种瓜赚的是辛苦钱,但看到顾客满意,值了。”夕阳西下,瓜棚里依旧热浪滚滚。李禄信的身影在田间穿梭,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李禄信用他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种出了属于自己的“甜蜜”生活。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