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本土种植的车厘子红了!果农:供不应求!
“快尝尝,刚刚采摘的新鲜车厘子!”5月7日,记者走进梁弄云坪山庄车厘子基地,负责人叶文革拿来了满满一盒车厘子,暗红的果实圆润饱满,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咬上一口,酸甜可口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
叶文革种植的车厘子
“车厘子基地种植面积约5亩,共种植了五个品种,今年开始挂果,每棵树产量可达20-25斤。”叶文革介绍道。
走进大棚,成片的车厘子树苗映入眼帘,一颗颗车厘子宛如玛瑙雕琢的宝石,密密匝匝簇拥在枝头。成熟的车厘子吸引了不少前来观赏采摘的游客,“大家都很好奇余姚本土种植的车厘子的味道,我们的果实供不应求。”叶文革笑着说。
叶文革正在大棚内查看车厘子长势
车厘子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区种植适应性良好,而南方因气候、土壤等环境差异,要实现优质高产难度较大。此前,许多农户尝试过种植车厘子,均因果树无法适应环境、果实产量不高而失败。
为了实现余姚本土车厘子量产的目标,叶文革结合梁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断探索尝试。2023年10月起,他投入约100万元,引进多种树苗,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同时,他积极向农科院专家咨询,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培育树苗。“车厘子的树苗需要先进行精细培育,等它适应气候后才能移入棚中种植。”叶文革说道。
从“种不了”到实现量产,种植过程充满艰难,但叶文革都坚持了下来。今年,他通宵蹲守在大棚中进行人工授粉,每天熬到凌晨四点才休息。“车厘子的最佳授粉时间不长,错过的话就浪费了时间,辛苦点能换来果实丰收,一切都值得。”叶文革看着茂盛生长的果树,眼中满是自豪。
如今,伴随着车厘子从青变红,“南方不能种植车厘子”的质疑声也逐渐消散。叶文革种出的车厘子挂果期长达半个月,单果直径约3厘米、质量达18克,果实品质较往年提升显著。
叶文革种植的车厘子
目前,基地已成功种植红车厘子、黄车厘子等品种,并筛选出产量大的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为了提升果质,叶文革锁定了几个新品种,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基地还计划明年搭建新的大棚,采用智能温控系统,根据气温变化实时调节棚内温度,为余姚人供应更多优质的车厘子。
车厘子的成功引种,不仅让叶文革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也极大地坚定了他推广种植的决心:“我们根据四明山、大岚的气候得出选种和培育的经验,很乐意进行技术输出,与当地农户合作。”叶文革说道,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附近的樱桃种植户们纷纷前来基地考察,计划与基地合作种植。
从“小果实”到“致富果”,这颗凝结着汗水与心血的果实,正为余姚农户带来实现共同富裕的奔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让这片土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发展的生机。
见习编辑:王瑜 一审:应红渊 二审:沈媛仪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