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这个“00后”小伙了不起!方寸之间打造“微缩世界”

2025-05-09 19:00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分享

苔藓为毯,石头作径,几株绿植巧妙搭配,再点缀造景喷雾,仙气飘飘、如梦如幻——在“00后”小伙苏尘杰的手中,老水缸上的方寸天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静谧雨林。近日,这位痴迷微景观艺术的余姚小伙因其作品创意独特,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吸引众多网友关注。

走进苏尘杰的工作室,仿佛踏入一片“迷你森林”:一个个微景观作品模拟出高山流水的自然意境,让人心旷神怡。其中一件作品假山石模拟山体,上面种有黄杨、菖蒲、鸢尾、虎耳草、铜钱草等绿植,郁郁葱葱,“山腰”处的一株六月雪旁逸斜出,吐露白色的花蕊,山顶”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棕色陶壶,汩汩清水顺流而下,最终汇入底部的老水缸。整个作品依托石磨打造,水流循环往复,动静相宜,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image.jpeg

“每一件微景观都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件作品中,我安装了带灯的水泵,实现了流水的循环,让作品更有自然的意境之美。”谈起创作,这个腼腆的年轻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制作微景观需借助石头和绿植的巧妙组合,形成富有创意的微型生态景观。“石头是‘骨架’,植物是‘灵魂’,造景时要根据它们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来表现韵律和美感。”苏尘杰说,植物搭配讲究层次感,既要多而不乱,又要有前后纵深与高低错落,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与风格。“作为一种微缩的艺术,微景观的各部分比例,包括植物之间、植物与器皿之间的比例要掌握好。”

苏尘杰的创作材料多源于生活。老水缸、石臼、石磨等传统器物,被他赋予新的艺术生命。“这些都是我从农村陆续收集来的,它们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让微景观更具古朴韵味。”他说。

作为一名“农二代”,苏尘杰大学就读于园艺技术专业,对植物栽培与造景有着深厚兴趣,曾在省内高职院校的“花艺”比赛中斩获一等奖。毕业后,他一边协助父母经营家庭农场,一边坚持发展自己的爱好。如今,他在农场内打造了一个占地10亩的盆景园,培育了300多盆盆景,包括黄杨、罗汉松、老鸭柿等品种。“有人说盆景是上了年纪的人才玩的东西,但我觉得,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玩法。”他笑道。

在苏尘杰看来,微景观是“凝固的自然诗”,这些小巧精致的作品不仅能装饰生活,更承载着都市人对自然的向往。他常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创作过程,希望让更多人感受造景的乐趣。“哪怕生活在钢筋水泥中,也能拥有一片自己的小森林。”他说。

如今,苏尘杰的微景观作品不仅成为网络上的“网红”,也吸引了不少线下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这位年轻的“微缩世界”创造者,正用他的巧手与匠心,为传统园艺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一审:俞冰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