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鲍亚莉:茶香鸡鸣共生金

2025-11-24 16:03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陈福良
分享

冬日暖阳下,河姆渡镇东澄村村民鲍亚莉从茶山察看完鸡群情况后回家,口袋里的手机传来了一阵“叮咚”声。“准是那些‘吃货’又来预订啦!”她笑着说,每年此时,她的手机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订单中心”。

鲍亚莉在茶山察看鸡群情况

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鲍亚莉从从容容,因为她心中有一杆秤——生意的好坏,不在于“叮咚”声的密集程度,而在于每一只卖出去的鸡,品质能否对得起那声“叮咚”的信任。

57岁的鲍亚莉与丈夫一起经营60亩茶园已有三十多年,是位“老茶农”。她抓住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刀阔斧改造老品种,引种了白茶、黄金茶等高档茶树;全面推行无公害化管理,力求从源头保证茶叶的品质。

茶叶采制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每年2月到5月,是鲍亚莉和丈夫最忙碌的时节,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及时采摘、制作每一片鲜叶。旺季一过,茶园便进入相对轻松的管理期。

十多年前,鲍亚莉开始思考如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2013年,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利用茶园的空档期和空间,搞生态养鸡。

鲍亚莉选择了20亩处于低山缓坡的茶园作为试验田,买来4000只苗鸡,尝试“茶园养鸡”的生态循环模式。结果,鸡成了最勤快的“除草工”和“捕虫师”;它们的粪便,成了茶树天然的有机肥料,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因缺乏经验、市场预判乐观,年底有1000多只鸡没有卖出去。鲍亚莉真切地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和市场的残酷。“那段时间,吃不好,睡不香。”鲍亚莉回忆道,“但失败告诉我,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懂市场、会规划。”

第二年,鲍亚莉将养殖规模控制在3000只以内,根据顾客反馈适时调整养殖结构,通过养殖母鸡、售卖品质上乘的土鸡蛋丰富产品线。这一年,所有的鸡和鸡蛋都销售一空,经济效益较好。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鲍亚莉已成了养鸡专家。她选用从“两广”地区引进、抗病力强且肉质紧实的优质鸡种。谈起养鸡经,她头头是道:“养鸡是个辛苦活,要起早摸黑、细心防疫,时刻观察鸡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和粪便颜色,一有异常,马上‘对症下药’。”

她养殖的鸡,肉质紧实;鸡生的蛋,蛋香醇厚。如今,她的微信客户已超过千人,形成了稳定的粉丝群。每到年底,她养的鸡更是供不应求。

面对有人劝她扩大规模,鲍亚莉笑着摇头:我和丈夫精力有限,3000只鸡能照顾好。一旦规模大了,品质难以把控。”她指着在茶树下悠闲踱步的鸡群说,“要是鸡太多了,不仅会过度踩踏茶树,而且鸡的活动量不够,肉质也会下降。”

“客人认的是品质,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鲍亚莉语气坚定。

编辑:严怡雯 一审:应红渊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