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余姚“体育走亲”走出区域交流新范式
昨天晚上,市公共文化中心南广场灯火璀璨、人潮涌动。巨型屏幕前座无虚席,环绕舞台的文旅集市香气四溢、热闹非凡,数千名市民在此共度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夜晚。这场代号为“庆余年”的活动,以篮球为纽带,串联起庆元与余姚两地的情谊,将“体育走亲”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庆元特产摊位前,市民排起长队,黑米糕、小米糕、香菇、灰树花、锥栗等农特产品备受青睐。“‘浙BA’时我就关注庆元队了,听说他们来摆摊,我特地来支持!”市民余女士指着文创包装上的“庆余年”标识笑道,“这名字取得巧,愿两地友谊如这个名字一样,绵延不绝。”
“余姚市民太热情了!我们准备了400多份米糕,下午3点40分送到集市,半小时就售罄。”“遇见庆元”负责人刘利芝笑着说。她介绍,米糕是庆元传统美食,需经泡米、蒸米、打糕等12道工序,软糯香甜。“今年8月‘浙BA’庆元主场时,就有余姚球迷爱上这一口。这次我们特意多备了些,没想到还是不够!”她表示,下一步计划参加余姚农博会:“或许要直接把蒸锅搬来,现场制作,才能不让大家留下遗憾。”
米糕将售罄、每人限购一份的消息传出,市民争相抢购。徐阿姨幸运地买到一份双拼米糕,笑得合不拢嘴。面对一位未买到的市民的询问,她大方分享:“尝尝没关系!你要小米糕还是黑米糕?”温馨一幕,引来周围一片笑声。
“我从‘浙BA’认识了庆元!”市民王先生感慨,“以前不懂篮球,儿子看球时教我规则,现在越看越有味。”他称赞现场氛围热烈、空间宽敞,是休闲好去处。一位大叔抢到最后一份米糕,兴奋地说:“媳妇在武汉特地嘱咐我来买,能‘抢’到太幸运了!为余姚加油,也为庆元加油!”
不仅庆元特产热销,余姚的水磨年糕、乌馒头、绿豆糕也“圈粉”无数。专程前来助威的庆元球迷吴兰花说:“比赛前一天,我坐了6小时车来余姚,看了博物馆,品了美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让我印象深刻。”她表示将继续游览余姚,感受“文献名邦”的深厚底蕴。
集市里的“双向奔赴”,不仅是物产展销,更是文化互动与情感共鸣。广场大屏幕上,“‘余’战愈勇‘姚’遥领先”的助威标语引发阵阵欢呼,随后播放的余姚历史文化宣传片吸引众人驻足拍摄。现场不仅有歌舞表演,还有陆埠镇车子灯巡游、两地卡通人偶互动等环节,引来市民纷纷合影。“香菇好吃,下次要和爸妈去庆元玩!”一位小朋友双手各牵起头戴“杨梅”帽子与“香菇”帽子的两个卡通人偶,也将两地情谊紧紧相连。
据统计,“浙BA”赛事举办以来,我市已开展八场文旅集市,人流量超5万人次,累计交易额突破150万元。市文旅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浙BA”的成功印证了体育在凝聚人心、促进交流方面的独特价值。“我们正积极探索‘体育+’模式。‘庆余年’以篮球为起点,延伸出文旅集市、摄影展、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化交融与经济合作的‘留量’,为区域协作提供了新思路。”
夜色渐深,集市散去,但两地球迷已相约再聚。从“浙BA”的激情澎湃,到“庆余年”的温暖互动,体育正如一座无形的桥梁,串联起两地人民的心灵,绘就出一幅区域共生共荣的崭新图景。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沈媛仪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