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会现场,看到新意和机遇!2025中国(余姚)国际塑料博览会暨第二十六届中国塑料博览会首日见闻
一个人形机器人在塑博会展览区热舞,吸引了不少观展人驻足拍照
11月4日上午,2025中国(余姚)国际塑料博览会暨第二十六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在中塑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展会现场
展馆内人流如织、气氛热烈,各大展台前交流洽谈的身影随处可见。行走在各个展馆之间,既能感受到老牌展商带来的技术积淀与市场信赖,也能看到新锐企业迸发的创意与活力,开展首日已有不少客商在现场迈出了携手共赢的第一步。
在正门入口左侧的二号馆内,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吸引众多目光的正是该公司重点推广的“以竹代塑”成果。近年来,公司在持续深耕传统铁路涉电业务的同时,积极践行“一主多元”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创新边界。此次参展的智能一体化竹塑托盘周转箱,便是其在绿色材料应用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突破。
据公司余姚项目负责人魏程露介绍,该产品以回收竹材与再生塑料为主要原料,其中竹纤维含量介于30%至50%之间,最高可达70%。这一材料配比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力学性能,使其更耐用、承重更强,同时也赋予了产品显著的环保效益。该竹塑托盘在功能上可媲美传统塑料制品,具有高性价比优势,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我们带着这款新品参展,正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扩大‘以竹代塑’理念的行业影响力,推动绿色创新成果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魏程露表示。
使用中国石化的PBST膜袋料制作的可回收高强耐候地膜具有良好的弹性、防水性和延展性,还能大幅减少传统地膜在土壤中残留导致的“白色污染”;中国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公司带来的新材料光伏胶膜、光伏电池板,为光伏系统的性能提升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现场,各家展商的一幕幕生动展示,让观展人清晰感受到塑料原料正在为各行各业进行绿色赋能,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
在塑料机械展区,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同样备受瞩目,此次公司携带新品FF15微型全电动注塑机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这款注塑机以突破性的微量注塑成型控制技术为核心,融合了高刚性锁模结构与全闭环智能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微米级的精密注塑控制。这一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国内在微型、高精度零件制造领域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和进口依赖问题,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微型电机装备领域实现了自主突破,其应用将直接服务于智能手机精密零部件等对成型精度要求极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次参加塑博会,是这款产品在国内展会的首次公开亮相。”伊之密慈溪办总监王勇向记者介绍,该设备是公司响应国家高端装备智能化、精密化战略方向交出的一份答卷。
展会现场
展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促成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上。
前来观展的杨先生是宁波扶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分子功能材料研发与销售的现代化科技企业。杨先生表示,半天的走访中,他已经成功物色到了几家在技术方向和产品匹配度上都非常契合的意向合作企业,效率之高超出预期。
同样在塑料原料展区仔细参观寻觅商机的何先生分享道:“我这次来参展,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尼龙改性材料的优质原料供应商。这次展会的专业度非常高,龙头企业汇聚,创新产品集中,今天已经看到了几家在材料性能、技术创新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都很出色的潜在供应商。”高效的初步对接与高质量的行业信息获取,让他对在本次展会期间达成实质性合作充满了信心。
展会现场
展会的平台效应与长期价值,更是得到了连续多年参展企业的普遍认同。
一位来自广东的塑机企业销售经理坦言:“我们公司之前的市场重心一直在华南地区。这几年持续来参加余姚塑博会,希望借助这个辐射力强大的平台,有效开拓浙江乃至华东市场。自2016年首次参展以来,我们目前在浙江地区的年订单额已经稳定达到6000万元左右的规模,展会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现场,多家连续参展的企业代表也纷纷表示,塑博会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展示窗口,更是一座高效的资源对接桥梁与合作平台,他们每年都能在这里敏锐捕捉到行业最新动态、发现市场机遇、结识新的合作伙伴,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编辑:严怡雯 一审:应红渊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