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了第一只螃蟹?这个展览为你揭秘!
11月4日上午,《谁吃了第一只螃蟹?——井头山遗址探秘》展览在余姚博物馆正式启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开幕仪式设计独具巧思,几位嘉宾手持贝壳,依次将其嵌入背景展板中“井头山”三字的镂空部位。随着最后一片贝壳归位,“井头山”三字被点亮,展览也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嘉宾与观众在井头山遗址发掘领队孙国平的引导与讲解下参观展览。
嘉宾与观众参观展览
井头山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被认定为河姆渡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八千余年的深厚历史,不仅填补了中国海洋文化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关键学术空白,更生动展现了东南沿海先民适应并开发海洋的智慧。
本次展览共展出96件(组)井头山遗址出土文物,采用“实物结合图像”的立体展陈方式,以古今对话为线索,引领观众跨越时空,探访中国沿海地区最早的贝丘遗址,解读其文明印记。
展览以“螃蟹”为切入点,聚焦遗址中最生动的生活片段——井头山先民如何制作并享用“海鲜盛宴”。内容分为“大海故乡”“海鲜盛宴”“贝壳世界”三大单元,以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为叙事起点,通过炊具、食器以及贝壳堆积层等实物,还原先民捕捞、加工到享用海鲜的完整过程,将静态的文物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先民生活场景。同时,展览也从考古工作的视角出发,呈现“考古背后的精彩故事”,展现考古事业在增强当代文化自信中所承载的独特意义。
井头山遗址出土文物
区别于传统考古展,本次展览运用“时空折叠”的叙事手法串联古今:一方面设置互动装置(如“模拟贝类采集”体验),让观众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拉近与史前文明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井头山先民“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与当代宁波“港通天下”的城市精神,揭示海洋文明从“生存动能”到“发展基因”的延续脉络。
谈及为何以“谁吃了第一只螃蟹?”作为展览主题时,本次展览策划者、河姆渡博物馆馆长叶凯表示,这一主题蕴含多层深意:一方面,井头山遗址的文物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先民食用青蟹及相关烹煮锅具的证据,这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食蟹记录;另一方面,这一主题象征着先民敢为人先、大胆尝试的精神。此外,也是希望通过这一趣味性话题,吸引更多人观展,进而为公众打开一扇直观感知本土历史根脉的窗口。
据了解,《谁吃了第一只螃蟹?——井头山遗址探秘》展览期为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3月15日,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前往余姚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一探究竟。
编辑:严怡雯 一审:应红渊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