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姚城市民“菜篮子”拎得更安心了

2025-10-24 09:06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科科
分享

昨天上午,大隐菜市场的检测室里,崭新的实验台上专业检测设备快速运转,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当日进场食材进行安全检测。这些检测出来的数据实时同步至“浙食链”系统。市民可以通过市场大屏的动态更新,知晓当日全品类检测结果。“检测室的新设备是今年刚添置的,能更精准地排查不合格食材,从源头守住市民‘舌尖安全’。”菜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幕正是我市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民生实事项目的生动写照。

小小“菜篮子”承载大民生。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以“守护群众餐桌安全”为核心,创新构建“检测—溯源—监管”三位一体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从传统“事后抽查”向全链条“全程防控”转型,为百姓餐桌筑起一道“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屏障。其中,升级农贸市场快检室能效,成为推动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突破口。今年,我市将对28家单位(1家农批市场、19家农贸市场、8家配送企业)进行“标准化+数字化”改造。

像大隐菜市场这样,将检测室从简易检测台提升到标准化实验室的工作,正在我市各个菜市场与配送企业中加速推进。作为全市多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食材供应商,浙江时讯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建有标准化实验室,检测员每个工作日都会对配送食材开展快速筛查,日均检测量在100多批次。“今年,公司投入500万元重新选址新建配送中心,并专门配置了标准化实验室,所有检测人员均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确保每一批次配送食材安全放心。”公司负责人表示。

除了硬件设备更新,针对风险隐患高、问题突出的重点食材品种,我市还引入胶体金法等先进快检技术,大幅提高蔬菜中克百威、倍硫磷、腐霉利,以及鲜蛋、淡水产中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农药、兽药残留的检出率,让农产品检测更具靶向性。

以海吉新城农批市场为例。今年,检测项目从38种增至52种,检测批次从每日120批次提升至200批次,实现检测项目与检测批次“双增长”。市场还对重点品种的上游供应商开展摸排,提醒并检查商户,确保每批次重点品种均进行“浙食链”系统流转。若2个月内连续2批次检出阳性食用农产品为同一上游供应商,则将该源头供应商作为暂停上链交易实施对象,并上报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已累计熔断5次。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34家农贸市场已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23万余批次,筛查并销毁不合格产品372批次,处置率达100%。所有快检结果均在市场显著位置公示,让消费者直观了解食材安全状况,有效发挥了风险预警“前哨”作用。

与此同时,全市农贸市场已实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当快检出现阳性结果给经营者造成损失时,保险可提供有效补偿,为消费者、经营者和市场管理方构建起多方位保障体系。一旦发现阳性产品,市场会第一时间对该批次产品进行下架销毁,杜绝安全隐患流入餐桌。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检测工作的规范性与连续性,全市农贸市场和农批市场的检测试剂均由宁波美成公司统一配送,从试剂源头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避免因试剂问题影响检测质量。

检测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今年4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能强化培训及考核,采用“理论培训+项目实训”模式,覆盖农批市场、农贸市场、校园配送商的检测人员及基层监管人员,帮助他们优化快检流程、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专业技能,确保在市场准入环节把好“第一关”。7月,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又组织全市26家农贸市场和农批市场开展食品快速检验盲样验证,验证项目涵盖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等多个领域,每组样品包含10个盲样(含阴性与阳性样品),通过实战化验证,进一步巩固快检人员的专业能力,为“菜篮子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