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余姚上线“热力快递”,让废弃蒸汽“活”起来
市民路过阳明街道丰山西路,远远可见一座灰白色“大烟囱”正排放“白烟”——这其实是国能浙江余姚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发电过程中,循环水冷却产生的蒸汽。
颗粒蓄热储能移动供热装置
厂区内,一辆卡车装载着白色“集装箱”,通过管道与发电厂房相连。这是该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套颗粒蓄热储能移动供热装置,已于去年底成功投运。
“电厂发电需要超过550℃的水蒸气,但机组启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度稍低的蒸汽,电厂无法直接利用,却足以满足其他工业企业的用热需求。”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何一峰介绍。该设备启用后,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工业蒸汽“活”了起来,成为可安全运输、按需配送的“移动热源”。
据悉,该设备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对接,每台车一次可稳定输出约3吨工业蒸汽,有效降低用户用热成本,开辟了区域协同降碳新路径。预计每年可对外供热0.25万吉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5吨。
颗粒蓄热储能移动供热装置
尽管“移动供热车”已有先例,但余姚电厂这套设备能成为“国内首创”,关键在于“安全”,其技术核心是新型蓄热颗粒。
传统移动供热车使用汽包装载蒸汽,碰撞风险高。而这套设备使用的新型蓄热颗粒分为内外两层,内部由高温相变材料组成储热核心,外部包裹无机金属氧化物复合构成的高温烧结高强度骨架支撑材料。
蓄热颗粒能迅速吸放蒸汽中的热量,蓄热能力高达每千克600千焦。外层材料具备较强的抗冲击性、抗腐蚀性和耐高温性,即使受到撞击也不易变形。
依托这款特殊研发的蓄热颗粒,移动供热车在电厂侧吸收余热,到达热用户侧后根据实际需求以“快放”“慢放”等方式输出蒸汽,充放热效率超过90%。
“该项目于2021年立项,历时三年,于去年12月底成功试运行,目前运行平稳、效果良好。”公司董事长陈立强表示。研发团队正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用户需求持续调试优化,致力于让这套“热力快递”系统在区域能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鲍柯潞 一审:应红渊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