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姚城高温天数创纪录 多力量协同作战共克高温下民生难题

2025-10-11 22:0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科科
分享

近段时间,受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影响,晴热高温持续主导天气舞台,最高气温屡次突破高温线。10月6日,我市最高气温攀升至37℃,打破了2022年10月3日保持的“最晚高温日”历史纪录;截至10月11日,本年度高温日数已达63天,稳稳位居历史首位。

面对极端高温,我市城市绿化、河道环境等民生关键领域都面临着严峻“烤验”,如何共克时艰成为答好民生文章的关键一环。连日来,我市多力量协同发力,用坚守与汗水筑牢高温下的民生保障网。

“天太热,在家做饭又闷又累,出来吃就怕不卫生,现在看下来完全不用担心!”市民汪先生最近常去家附近的饭馆就餐。11日晚,在就餐过程中他碰巧遇上了来后厨检查的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临走前被顺带普及了一波食品安全小知识:“冰箱长期不清理会滋生细菌,高温天‘冰箱病’更易高发;买食材要按需,生熟分开存,冰箱每周擦一次。”听了这些实用知识,汪先生表示:“家里老人更需要被叮嘱,我晚上就给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他们隔夜菜别吃了,冰箱也要勤清理。”

高温天里,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容易让食物腐败变质,也为致病微生物滋生提供了温床。为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近日,全市开展夏秋季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执法人员深入餐饮单位,对食材储存、加工操作、环境卫生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面排查,让像汪先生这样的市民在外就餐更安心。

“这么热的天,要是没人管,这些树和草肯定熬不过去。”60多岁的林女士有早锻炼的习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清晨5点多出门时,总能看到园林工作人员在路边给绿植浇水她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

持续高温让姚城280万平方米绿地、4万株行道树也面临着“生存危机”。为守护城市绿意,市园林风景管理中心推出针对性高温保绿方案。工作人员执行“两头做、中间休”工作制,将作业时间调整为傍晚5时至次日早上9点,避开正午酷暑时段;同时加大浇灌频次、延长浇灌时间,实行“歇人不歇工”的连续作战模式,确保每一株绿植都能喝到“救命水”。

高温不仅“炙烤”着陆地,也给河道环境带来挑战。每到夏季,气温升高导致藻类繁殖加快,水体缺氧会造成鱼类死亡,加上境外水草漂流进入河道,河道保洁难度大大增加。家住舜江名苑的王先生每天饭后都会到河边散步,他格外留意河道情况:“这阵子天气这么热,我还担心河水会发臭,没想到河道一直很整洁,一点异味都没有,看着就舒服。”

王先生眼中的整洁河道,离不开河道保洁员的辛苦付出。11日上午,城区河道管理所的保洁员翁学建站在摇晃的打捞船上,手持叉子费力地将水面的水葫芦拨到船舱里,“这几天河面温度高,水葫芦长得特别快,得赶紧清理,不然容易堵塞河道。”除了水葫芦,翁学建和同事们还要清理河道里的枯树死枝、毛竹等杂木,以及河岸堆积物、废弃拦网等障碍物。

为了保障河道畅通与生态健康,水利部门制定了科学的清理方案,通过“集中清理+日常维护”的组合措施,集中力量加强保洁,守护姚城河水清岸洁的生态环境。

在我市,还有坚守在“云端”的电力工人,为城市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塔吊“蒸笼”里的建筑工人,为城市更新坚守好岗位;瓜果地里的农民们,为群众一口清甜奉献汗水;挥舞着扫帚的环卫工人,用黝黑的肤色彰显劳动的本色;走街串巷的空调维修工,为居民的清凉不懈奔波着……在这份众志成城的协作里,姚城的暑气虽烈,却悄无声息地转化为浓浓的温情。是劳动者们不惧高温的坚守,是各行各业彼此默契的支撑,让这座城市在炎炎夏日里,既有井然有序的运转,更有直抵人心的温暖。

编辑、一审:莫沁悦 二审:杨月云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