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奕草与他的书法传承梦
近日,在泗门全民健身中心举行的“开笔启蒙人生始立”阁老故里2025年开笔礼活动中,100多名孩子手握毛笔,在宣纸上认真书写“人”字。现场,一位身穿素色布衣、神情温和的年轻人正耐心指导孩子们的握笔姿势。他叫奕草,是泗门镇亦大书院的负责人。
亦大书院的前身,是奕草父亲奕永芳1996年创办的永芳书画苑。2020年,奕草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奕’字拆开,就是‘亦大’。”他这样解释书院的名字,“我想做的,不仅是教写字,我还想把书法变成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东西。”
奕草为孩子们授课
“以前的书法课,写什么全由老师定。在我们这儿,孩子想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奕草对书法教学做了大胆改革。他把书法分为“技术型”和“艺术型”两类。低龄孩子先学“技术”,即把字写工整、卷面写整洁;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接触艺术书写,从小篆入门,听书法故事,理解不同字体的美学和历史。“就像王阳明,他的心学和书法是相通的。我会带孩子们看他的字,讲他的思想。笔锋怎么走,人生就怎么行。”奕草说。
奕草为书法爱好者们授课
在教学过程中,奕草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学颜体、柳体,而是鼓励他们接触更多书法大家,在练字中自然吸收历史、文学与美学的养分。在他的教导下,许多学生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更关键的是——他们真正爱上了书法。如今,每周来亦大书院学习书法的学生超过600人次。
除了常规书法教学,奕草还将传统节日与文化体验融入书法课程,推出主题实践活动:端午节,写诗词、斗草、做香囊;元宵节,做灯笼、写灯谜,了解传统习俗;中秋节,举办诗会、写月亮名篇、听神话、尝月饼。奕草认为,文化体验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书法也是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入口,他们可以在笔墨间感受历史与艺术的广阔世界。许多家长反馈,孩子通过这些活动真正爱上传统文化,主动学习诗词、拓展知识,实现了寓教于乐和文化传承的双重效果。
这些年来,奕草和父亲奕永芳一直坚持在做一件事:下乡送春联。每年春节前,他们都会组织师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为群众写春联。红纸黑字,笔墨氤氲间,是年味,更是人情味。
正在讲课的奕草
奕草常说,自己的名字就像一种使命:“奕草,就是要做文化传承中一棵坚韧的小草。”的确,他不像网红老师那样频繁出现在短视频中,也不急于扩张书院规模,他更像传统意义上的“塾师”,安静、踏实、坚持。“我不是什么大师,就是一个教书法的普通人。”奕草总是这样低调地定义自己。但在很多泗门人眼里,他和他父亲两代人,早已成为这座古镇文化脉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让书法不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艺术”,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的生活方式。“我们做的事情很小,就像小草一样。”他说,“但每棵草连在一起,就是草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一审:王瑜 二审:沈媛仪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