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法治教育赋能城市治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探索全链条普法模式

2025-09-06 09:03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马纯菲
分享

今年暑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举办了3场“小小执法员”综合执法体验活动,吸引了48组亲子家庭参加。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抽象的法治教育变得可视化、可感知,有效增强了学生们的法治意识。

“小小执法员”综合执法体验活动

近年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革新工作路径,将法治教育作为连接政府治理与群众参与的桥梁纽带,创新探索“三方联动、四维立体、三级阶梯”的全链条普法模式,通过“小手拉大手”的生动实践,推动法治意识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共鸣”转变,从“单点覆盖”向“全域浸润”延伸,让法治精神在互动参与中落地生根,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法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打破“政府主导、单向输出”的传统模式,创新建立“家校+社会组织+综合执法”三方协同机制,形成需求共商、资源共融、责任共担的治理共同体。一方面,该局针对学生群体法治认知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实践要求,多渠道收集家庭对市容秩序等民生领域的关注点,精准定位法治教育突破口。另一方面,该局引入社会组织力量,发挥其贴近群众、灵活组织的优势,通过举办爱心义卖、宣讲展示、普法沙龙等活动不断优化升级普法方式,将法律条文转化为“身边事”。三方联动之下,法治教育从“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单”,真正实现了“需求在哪里,普法就到哪里”。

“小小执法员”综合执法体验活动

如何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活起来”“动起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参与感”与“沉浸感”,精心设计“岗前培训—实地跟岗—情景模拟—传播延伸”四维立体场景,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深化法治认知。该局开设“执法小课堂”,邀请一线执法队员讲解市容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图片展示、问答互动,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规”的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跟随执法队员走上街头,参与“门前三包”检查、车辆违停劝导等工作,在“劝阻一次不文明行为”等实践中,体会执法工作的不易与法律的刚性约束。该局还打造“法治微剧场”,让学生体验亮证执法、调查询问等流程,直观感受执法程序的严谨性和规范执法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该局组织学生分享实践心得,并鼓励他们向家长分享学到的法律知识,将法治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家庭。

image.png

“小小执法员”综合执法体验活动

此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创新构建“开放日—体验周—实践月”三级阶梯模式,推动法治意识从“短期触动”向“长期浸润”升华,真正让法治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从“小手拉大手”的温情互动,到“三方联动”的协同共治;从“四维场景”的沉浸体验,到“三级阶梯”的长效培育,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正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家庭参与、社会协同”的法治教育新格局。未来,该局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根、以群众需求为本、以创新实践为翼,让法治之光照亮城市治理路。

编辑、一审:王瑜二审:沈媛仪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