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治村妙招|大施巷村:文宣队唱出“文明协奏曲”

2025-09-04 09:35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分享

近日,马渚镇大施巷村文化礼堂内热闹非凡,村里的文宣队正在紧张排练小品《美丽庭院我先行》。这个作品巧妙融合了越剧、姚剧、绍剧等戏曲元素,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d9912c681d03791be818c7f7c2ab137.jpg

翁凤英(中)正在和队友一起表演节目。 记者 张云霞摄

这支文宣队的“灵魂人物”是63岁的队长翁凤英。退休前,她是一名村干部,退休后则成了村民眼中的“戏曲达人”。文宣队成立16年来,热爱听戏、唱戏的她一直是队里的骨干。5年前担任队长后,她以满腔热情带领团队编排节目、提升表演水平。

“我们这支队伍有22名成员,大多是快乐的退休老人。”翁凤英告诉记者,文宣队每周排练两次,每次两小时左右。每逢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春节等节日,文宣队都会为村民献上精彩的演出。

光唱传统戏曲还不够,翁凤英还琢磨着让唱词“接地气”,她不断创新,将党的理论政策、乡村振兴、垃圾分类、光盘行动、五水共治等内容编入唱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乡亲们。她还自编自演快板、小品等节目,丰富节目种类。这几年,她带着团队多次参加马渚和市级戏曲大赛、理论说唱大比武等,屡获佳绩。

正在排练的小品《美丽庭院我先行》是以本村“美丽庭院”建设为背景创作的,讲述了一位老太太起初在院里堆放废品,后在镇村妇联干部和孙女的劝导下,逐渐转变观念,不仅自觉整理美化庭院,还变身文明宣讲者,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故事。小品还融入了移风易俗、文明用餐、垃圾分类等内容,寓教于乐。

如今,这支文宣队已经成为大施巷村的文化招牌。“我们不仅要传承戏曲文化,更要让它‘活’起来,说老百姓的话,讲新时代的事。”翁凤英说,小品《美丽庭院我先行》就是典型代表,通过一位固执老太太的转变过程,生动展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庭院等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小品里既有让人捧腹的幽默桥段,更有韵味十足的戏曲唱段。每次排练都吸引不少村民围观,大家在笑声中记住了不少讲文明、爱卫生的知识点。”翁凤英笑着说。

“文宣队用乡音乡情传播文明理念,效果比单纯的宣讲好得多。”大施巷村党支部书记周营军表示,在文宣队的影响下,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提高了,垃圾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如今,这支银发文艺团队不仅活跃在本村,还经常受邀到周边村镇演出,他们用乡音乡情传递文明理念,奏响乡村振兴的“文明协奏曲”。

据悉,大施巷村历来重视文化传承,不仅文宣队活跃,村里的传统技艺“大旗”作为市级非遗项目也多次在市级文化活动中亮相。此外,该村还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妻子”评选等活动,弘扬文明乡风。在大施巷村,观看文宣队表演、践行文明新风,已成为村民们的新时尚。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