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休息区、健康监测全配齐!余姚市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筑 “温暖落脚点”
日前,位于阳明古镇的工会驿站正式启用。该驿站依托古镇现有商家和公共空间,不仅设置了舒适的休息区,还在门口安装了直饮水设备,方便户外劳动者随时饮用。
阳明古镇工会驿站门口安装了直饮水设备
近年来,市总工会以驿站建设为抓手,持续拓展服务阵地、升级服务功能,破解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通过空间再造、精准布局、品牌活动开展与机制创新四维发力,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驿站服务网络,使之成为快递员、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群体的“温暖落脚点”。
空间再造:从“有地方休息”到“有好地方休息”
近两年来,市总工会紧扣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对全市43家工会驿站进行了全面改造与提升,持续优化服务品质。在基础服务方面,驿站提供整洁舒适的休息区、免费冷热饮用水,增加躺椅数量,同时配备微波炉和冰箱,方便职工加热和储存餐食,还提供手机充电设备和无线网络。
在健康保障方面,驿站常备创可贴、碘伏、感冒药等基本医疗物资,还引入血压仪等健康监测设备,方便职工进行自助体检,部分站点更配备了AED除颤仪,显著增强了应急救护能力。
在文化服务方面,不少站点设有阅读区,提供书籍和报刊杂志。同时,市总工会还依托驿站定期组织节日活动、技能培训、亲子托管等服务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多元的综合平台,切实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精准布局:商圈、园区成为驿站建设“重点区”
在布局策略方面,市总工会始终坚持“精准投放”原则。以市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为例,该驿站位于万达广场、兰江商贸城等商业核心区,覆盖周边近百名外卖骑手,成为城区人流量最大的驿站之一。由于该区域外卖订单密集、骑手流动频繁,驿站的设立切实解决了他们“歇脚难、休息难”的实际问题。
尤其针对骑手群体工作强度大、户外暴露时间长等特点,该驿站推出多项针对性服务,如高温时提供清凉歇息场所、加强防暑保障,每天组织交通安全培训,定期补充冷饮、雪糕和防暑药品。这种精准思维贯穿从驿站规划到运营的全过程,市总工会结合劳动者动线与聚集区域,科学选点、动态优化,实现服务资源与人群需求高效匹配。
位于市总工会的骑手之家正在安装冷热直饮水机
品牌活动:暖心活动常态化,服务持续在线
在活动开展方面,市总工会依托一系列品牌关爱活动,持续提升驿站服务的凝聚力与温度。今年以来,市总工会联合全市43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累计开展“送温暖”等各类关怀活动132场,精准对接户外劳动者需求,推动关爱活动常态化——冬日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并创新推出“爱新餐”行动。
今年年初,市总工会与阳明街道总工会在云景工会驿站共同举办“爱新餐——与环卫同行 与文明共建”活动。活动现场为环卫工人提供爱心餐食,发放260份总价值26000元的餐饮券。此外,积极拓展线上渠道,计划今年9月与饿了么平台合作,通过线上抢券提供餐饮补贴,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服务体系。
据统计,今年以来,驿站已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5万余人次,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劳动体验与福利保障水平,让奔波于城市街角的劳动者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认可。
机制保障:“一周站长”+社会协同,让驿站“活”起来
在机制保障方面,市总工会推出多项机制创新。其中,“一周站长”机制,选派“90后”工会干部轮值进站,通过与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深入交流,及时收集诸如“充电设备不足”等民生诉求,精准调整驿站开放时间与服务设施,提升青年干部创新意识,激发其服务热情。
同时,市总工会积极推行“工会搭台、社会运作”模式,整合社会力量参与驿站建设。通过建立工会干部与工会社会工作者之间定期沟通、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并结合片区化服务布局,推行工会社会工作者“一周一检”进站制度,确保服务持续优化。此外,还动员企业、商家和社会组织认建认养驿站,并招募职工和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服务,逐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驿站运营新生态。
编辑:严怡雯 一审:应红渊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