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余姚第三批“组团式”帮扶专家抵达昭觉第一周,用情用心共谱新华篇

2025-08-16 22:18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魏士丁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战略部署,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8月10日,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派出的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团队踏上征程,奔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

image.png

沈荣荣(左)与上一任组团式帮扶队长宋斌进行业务交接

此次帮扶团队由沈荣荣带队,队员分别为妇产科朱宏涛、五官科汤申隽、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市二院)儿科姜文涛和余姚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胡骏杰。沈荣荣作为队长,将在当地开展为期三年的管理帮扶,其余队员将开展为期18个月的医疗帮扶。

沈荣荣:他是周末无休的手术室“定海神针”

“好,现在开始麻醉!”8月16日虽然是周六,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驻昭觉县人民医院院长沈荣荣却并未休息,早早便来到了手术室。他充分发挥麻醉专业能力,在当天与帮扶专家合作完成了两台手术。

image.png

“医疗帮扶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的融合与提升。”沈荣荣作为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团队队长,他带头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精神,到岗即接岗,迅速组织团队与医院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召开对接会议,深入走访调研各科室,精准把脉医院发展现状,围绕“强专科、补短板、提质量”的目标,制定了阶段性帮扶计划。

“通过亲自参与帮扶专家指导的手术,希望向全院传递一切以‘患者需求为先’的导向。”沈荣荣说道。

朱宏涛:产科接诊记录创新高,他成了产妇的最强“医”靠

8月12日,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第三批“组团式”帮扶专家朱宏涛医生援昭首日,他就迎来了一次紧急考验。当地一位产妇出现剧烈腹痛并伴阴道少量出血,查体见腹部缩腹环,胎心监测提示胎儿心率减慢,朱宏涛诊断为“瘢痕子宫,先兆子宫破裂”。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拟进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

image.png

朱宏涛团队正在为产妇进行手术

在麻醉科副主任李小娟的配合下,随着患者氧饱和度由原先的87%上升到95%,朱宏涛团队抓住黄金窗口期,迅速完成了剖宫产手术。手术顺利,母婴平安!而就在当天,该院妇产科共接收了37个患者,创下历年新高。

汤申隽:顶着高反坚守一线,他凭借丰富经验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盘山路,汤申隽踏上了昭觉的土地,这是他未来一年半要为止奋斗和生活的地方。可还来得及整理思绪,高原反应就随之而来。早晨起来的汤申隽就感到头痛,心率也居高不下,持续的疲惫感深深折磨着他。

image.png

汤申隽为患者开展门诊检查

而比高原反应更为棘手的,是语言这道看不见的“墙”。患者带着浓重的彝语口音描述症状,汤申隽只能通过身体语言进行交流辅助。他把常见症状画成图:耳道里画着问号,鼻腔旁标着感叹号,喉咙上圈着波浪线。患者用手指点图、点头等动作,将问诊讯息传递给医生。

除此之外,当地设备的短缺也让汤申隽捉襟见肘。没有耳内镜时,他就用额镜检查,狭窄的光束只能看到部分鼓膜;间接喉镜不足,他就靠着压舌板和多年的临床经验,从患者的吞咽动作、发声音调里判断咽喉状况。

种种困难并未难倒汤申隽,他用简易喉镜为一个彝族孩子取出卡在喉部的鱼刺,他还学会了用彝语说“别怕”,对方则用汉语回复“谢谢”。

姜文涛:重症患儿病情揪心,紧急救治为生命护航

汤申隽的情况不是个例,初到昭觉的姜文涛同样出现了高原反应。“胸口微微发闷、气息不足,还伴有阵阵晕眩……”这是姜文涛到达后的初感受。

image.png

虽然身体不适,可姜文涛并未就此懈怠。抵达昭觉人民医院后他了解到,该院有多名重症患儿病情让人揪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并发肺出血、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每一个都是病情危急、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医者的他,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紧张、有序地投入到为生命护航的救治工作中。在有限的条件下,姜文涛凭借专业判断和精准施救,让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我愿以我的全部热忱,将我的专业医术投入到这片土地之上!”姜文涛说,不论是从余姚还是到昭觉,他心中不变的是守护生命的那份信念。

胡骏杰:切息肉、治疗溃疡,中西结合的他因地制宜

“当地病房是以综合内科的形式,病种多样。”初入昭觉县人民医院,胡骏杰就一刻不停地忙碌起来。他先后辗转内科门诊、病房、内镜室了解科室情况,并结合实际了解当地患者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因地制宜地展开日常诊疗。

image.png

到岗第一周,胡骏杰在为一位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其有数个不小的息肉,如不及时处理,存在恶变的风险。胡骏杰为其当场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配合中药调理,患者恢复良好。还有一位便血数年的13岁小女孩,胡骏杰为其行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多发溃疡,考虑溃疡性结肠炎,为其制定了诊疗方案。

“虽然面临着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等挑战,但对帮助当地患者,解除他们病痛的那颗炽热之心不会改变。”胡骏杰如是说。

“组团式”帮扶打破了区域医疗资源的壁垒,让东部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在西部落地生根,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此次余姚五位专家来到昭觉,在各自擅长医学领域发挥专业特色与敬业精神,有效填补当地相关专科技术的空白。未来,他们将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持续扎根昭觉,发扬余姚专家的优势与作风,积极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圆满完成帮扶任务。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杨月云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