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法检“两院”加入!杭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添“硬核”力量

2025-08-15 19:18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丁洁
分享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天,以“中华鲟”为代表的沿杭州湾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活动在泗门镇万圣村举行。市法院、市检察院、泗门镇及万圣村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杭州湾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地”授牌。其间,嘉宾们走进万圣村中华鲟科普馆,近距离感受当地渔民十余年来守护中华鲟的生动实践,感受人与自然的深情守望。

“杭州湾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地”揭牌

据了解,杭州湾地处长三角南翼,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拥有湿地、滩涂、河口、海域等多种生态系统,是中华鲟、江豚等23种国家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泗门镇万圣村依湾而生,建有渔船码头,在册渔船20余艘。自2013年起,万圣村村民自发成立中华鲟保护协会,建立全国首个渔民主导的中华鲟科普馆,打造“鲟宝”IP和文创产品,形成了集科普、保护、传播于一体的生动实践,并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嘉宾们参观万圣村中华鲟科普馆

然而,近年来杭州湾沿岸生态环境仍面临围垦、污染、非法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环境保护同样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市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姚建林表示,此次在泗门镇万圣村建设以“中华鲟”为代表的杭州湾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实践地,将充分发挥司法在生态红线守护、惩治违法行为、保障公众权益等方面的作用。法院、检察院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法律威慑,坚决遏制非法捕捞、污染排放、破坏栖息地、盗猎鸟类和野生动物等行为。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探索“惩罚性赔偿”适用,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让法律的力量与群众的守护形成合力,构建“惩罚性赔偿+行政监管+生态修复”全链条司法保护模式,推动杭州湾沿岸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从“渔民自发守护”到“司法力量加持”,从“点上探索”到“区域协同”,我市正探索一条法治护航绿水青山的新路径,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司法长三角经验”,为筑牢长三角生态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余姚力量。

编辑、一审:王瑜 二审:杨月云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