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一场“00后”和“10后”的夏日之约

2025-07-27 11:04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韩宇雯
分享

7月25日上午,牟山镇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俄罗斯乌拉尔的GVOZDEVAEKATERINA。“俄罗斯只有冬天吗?”“俄罗斯人从小喝酒吗?”“熊是俄罗斯人的宠物吗?”这位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从问答小游戏入手,通过衣、食、住、行四方面介绍家乡生活,为该校暑托班学生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中俄文化交流课。

这个夏天,牟山镇中继续“牵手”浙师大人文学院,面向七至九年级学生推出“亲青课堂”暑期托管。本月7日,22名浙师大人文学院新大二、大三学生组成牟山实践队,运用自身所学为牟中学子传授知识和技能。每周一到周五,除了有本校教师辅导作业、答疑释惑,“10后”初中生还在“00后”大学生的指导下学习丰富多彩的拓展内容。空竹传韵、地域绮章、戏语时光、科学趣探、心灵驿站等20余门课程智趣结合、创意十足,深受同学们喜爱。

伴随着清脆的弹击声,牟山实践队成员张静怡带领同学们在非遗舞蹈的世界徜徉。七甲班学生李梦怡在小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霸王鞭”和“烟火舞”两支舞蹈,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同班同学郭亦欣则对科普博主李右溪的甲骨文讲座印象深刻,触摸着龟背模型,她窥见了中华千年历史长卷,理解了“方寸契神奇、智慧贯古今”的深意。

浙师大人文学院学生丰嘉连续两年在暑假期间走近牟山镇中,今年,她的身份从“舞韵之声”授课老师转变为实践队领队。经过前期对接、策划,她将来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的队员们分为教学组、宣传组、调研组三组,大家不辞辛劳地奔走于课堂和活动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丰嘉告诉记者,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了三周,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逐步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成长蜕变。

作为一所乡镇初中,牟山镇中学生大多为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随迁子女,长期面临着暑期无人照看的难题。“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又有意义的假期,我们和浙师大人文学院开启合作,如今,‘亲青课堂’已经顺利开展了11年。随着课程体系越发完善,参加托管的学生也从一开始的二三十人增加到200多人,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牟山镇中党支部书记、校长何润洋表示,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加强联动,为这场夏日之约续写新篇。

编辑、一审:马晟璐 二审:沈媛仪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