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演”矛盾,“议”良策!凤山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沉浸式”实训新路

2025-07-11 19:12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晓晨
分享

“你们帮我看看,小区里能不能种树,种的还是樱桃树。”711日,凤山街道季卫桥社区的会议室,一位“居民”的疑问,拉开了全科社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的序幕。凤山街道所辖9个社区及融湾筹备组的代表们齐聚于此,在“情景再现+头脑风暴+方案展示”的创新熔炉中锻造治理智慧。

培训现场

台上,凤山社区的社工化身“老宋”,还原了一桩真实的邻里纠纷。他眉头紧皱,对着社区委员摊开双手:“老张家花坛里那棵樱桃树,果子一熟,邻居孩子都去摘,樱桃核吐得满地都是!这小区到底是大家的花园还是私人的果园?”场景演绎逼真,台下各社区工作人员频频点头——此类绿地矛盾,恰是街道各社区的痛点。

培训现场

“老宋”话音落下,会场讨论顿时热烈。酱园街社区的孟露灵光闪现:“堵不如疏,不如把‘问题’变成‘特色’!”她提出组建“绿地共治小组”,推动共享果园、共享菜园模式落地,让居民亲手打理果树、分享收获。邻里争端的死结,竟在集体智慧中被织成了一条联结人心的丝带。

紧接着,东江社区带来一组自制动画:屏幕上的卡通人物因公共区域规划剑拔弩张,业委会与物业矛盾升级。形象化的表达点燃了头脑风暴,各社区剖析细节、碰撞方案,现场气氛如沸水翻滚。

梦麟社区的严梦涵深有感触:“以往培训多是单向听课,这次不同——通过别人的‘战场’看清了自己社区的‘雷区’,更在风暴里‘抢’到了实用的治理工具。”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创造,基层工作者在沉浸体验中悄然蜕变。

社区工作人员在现场讨论

凤山街道首次试水此类培训,将传统“填鸭式”会议变为多维共创场域。当社区治理的痛点被搬上舞台,当解决方案从集体讨论中自然生长,一种新型的治理生态已悄然萌芽——它让规则在共情中建立,让矛盾在协商中溶解,让寻常巷陌的自治土壤,开出“共享”之花。

编辑、一审:莫沁悦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