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新“五问五答”认清所谓“政信产品”真面目

2025-07-09 14:53 来源: 余姚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分享

所谓“政信产品”是指基于政府信用的金融投资产品,因多数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资职能由其设立的地方融资平台承担,所以政信产品也指政府控股企业主导或参与的金融投资产品。近年来,大量销售所谓“政信产品”的中介机构陆续出现,众多投资者开始选择投资这类“政信产品”。那“政信产品”到底是什么,销售机构到底有没有相关资质,风险到底大不大呢?

问:市面上销售的“政信产品”到底是什么,购买这些产品有什么风险吗?

答:这类“政信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在中国理财网(国家金融监管局指定官网)备案,更没有所谓的政府信用担保,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借贷,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通过投资者和企业双方直接签订“投资”合同,缺少第三方及承销方加入,政府也不会承诺为其风险兜底,一旦延期或违约,融资方不会进行刚性兑付,投资者将承担全部风险。

问:这类“政信产品”的承销商和备案机构有没有相应的资质?

答:大部分“政信产品”的承销商都不是正规金融机构,纯粹只是一种信息中介机构,根本没有对其“承销”产品进行负责任的尽职调查。而多数为所谓“政信产品”办理备案的地方交易场所,并未在辖区国家金融监管局或地方金融管理局备案,没有相应资质,一旦产品出现延期无法兑付,全部风险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问:这些“政信产品”与正规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可控的风险?

答:这些“政信产品”相比正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要大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1.融资方没有找托管银行设立专门的托管账户,资金用途无法得到保证;2.产品融资主体的还款来源、抵押资产不明确;3.担保方出具的担保函在法律效力上存在疑问,无法确保出险后得到应有的赔付;4.承销方和融资方对合格投资者的筛选和风险提示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问:如何对这类“政信产品”和其销售机构进行有效的甄别?

答:一是看承销方是否持有国家金融监管局、证监会、人民银行授权的经营许可资格,产品备案的地方交易所是否在该辖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备案并获得认可。二是看投资合同是否规定了承销方、融资企业、担保方的责任和义务。三是看相应的主体是否在网上被有关媒体曝光,或者往期出现过延期兑付等风险事件

问:那广大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购买理财产品呢?

答:投资者应该选择有金融许可证的理财产品发行方,如金融监管部门批复成立的银行、保险、证券等正规金融机构;其次要多渠道核实拟投资产品投向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要多参考持牌金融机构中有合法资质的理财经理的投资建议,不要被“政信产品”销售中介机构所夸大的“高收益”诱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踏入投资陷阱,确保本金安全。

编辑、一审:应红渊 二审:徐巍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