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枝头到舌尖的七十二变 余姚杨梅如何成为“多边形战士”?
连日来,凤山街道舜祥酒业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古法酿造技艺与现代工艺在此交融,一颗颗饱满的杨梅将“蜕变”为醇香的杨梅酒。
作为“中国杨梅之乡”,我市杨梅栽培历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目前,全市杨梅栽培面积达10万亩,种植户超1.5万户。为突破保质期短、损耗率高等杨梅产业发展瓶颈,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育杨梅深加工企业。目前,全市共有13家杨梅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杨梅鲜果超1600吨,为延长杨梅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
位于三七市镇的浙江成业杨梅酒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8年,成业建立小作坊,整合大霖山村300余亩土地种植杨梅,通过酿造杨梅酒延长生产周期。随着小作坊不断壮大,杨梅酒产量从最初的2500公斤达到去年的4万公斤。今年初,成业向市市场监管局求助,希望从小作坊升级为生产企业。
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多次上门对厂房环境布局、工艺布局、操作间装修设置等事项提出专业意见建议。硬件设备达标后,6月初,该局安排专人指导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
“多亏了市市场监管局的帮助,终于赶在杨梅季前,把小作坊升级为生产企业。”成业告诉记者,有了生产企业的资质,可以将公司名称印在包装上后,如今已能向客户批量供应品牌杨梅酒。
在杨梅深加工赛道上,宁波礼坊食品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自2017年起,该公司开始研发杨梅酥。眼下正值杨梅旺季,生产厂长杨兴利带领同事们将新鲜杨梅与麦芽糖等按比例调配,制成杨梅酥的果馅。如今,在杨梅集中上市的订单高峰期,该公司的杨梅酥日均产量稳定在1.5万枚。
凭借多年糕点制作经验,该公司还试产杨梅蛋卷、杨梅酱等产品。在此过程中,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积极跟进,指导企业在研发新品时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力,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严守品质红线,致力于把杨梅深加工产品打造成独具余姚特色的“浙产好食品”,让这小小的杨梅变成推动梅农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多边形战士”。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