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江畔闲话|以物换物,村民喜欢

2025-11-12 09:16 来源: 姚界客户端
分享

南文

据《余姚日报》报道,“蓝溪风物”陆埠非遗产品展销中心今年10月创新搭建起“以物换物”的共享平台,村民若有富余的时令农产品,经评估后,可以在现场等值交换其他农产品以及店内商品。此举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也在村民间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情的交易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以物换物,这种古老而质朴的交易方式,在新时代竟焕发出新光彩,难怪迅速赢得了村民的喜爱。

确实,“以物换物”平台的出现,首先解决了农产品闲置的问题。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可能因为种植或养殖的丰收而面临农产品积压的困境。以往,这些农产品要么低价出售,要么任其腐烂,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现在,通过“以物换物”平台,村民们可以将自己富余的农产品拿出来,与其他村民的农产品或店内商品进行等值交换,既避免了浪费,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更重要的是,以物换物也是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践行。“蓝溪风物”搭建的这个平台,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过度的营销,只有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和真诚的交流。这种交易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受到村民的喜爱自然在情理之中。

当然,要经营好“以物换物”平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建立在一个公平、透明、可信的交易环境之上,需要村民们具备诚信意识,甚至掌握一定的交换技巧。但正是这些挑战,让这一古老的交易方式在新时代有了崭新的商机。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先进的科技面前,那些简单、质朴、充满人情味的传统方式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也让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发现、去创新,那些看似过时的传统方式也能在新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并绽放出动人的光芒。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