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多些这样的“清凉港湾”
小文
据《余姚日报》报道,近日,余姚农村商业银行总行营业部、城东支行、丰南支行丰南桥分理处等网点都设置了供户外劳动者休息的“清凉港湾”,为高温下工作的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累了能歇脚”“没电能充电”“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等公益服务。为户外劳动者设置这样的“清凉港湾”,不仅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尊重,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
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如同城市跳动的细小脉搏,不可或缺。他们的辛劳,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然而,烈日下的他们往往面临“喝水难、歇脚难、防暑难”的困境。“清凉港湾”的出现精准回应了这些需求,这种抗酷暑的务实举措不仅是对户外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呵护,也是一座城市对他们最真挚的敬意与关爱。
这样的“清凉港湾”当然越多越好,但在设置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人性化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一方面,港湾的选址要科学合理,既要靠近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区域,便于他们快速到达,又要避免阳光直射,确保环境凉爽。同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鼓励像农商行这样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港湾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在确保“清凉港湾”硬件设施的完备外,软性服务同样不可或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清凉港湾”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环境整洁、运行正常。
当然,设立“清凉港湾”只是关爱户外劳动者的一部分,我们更应将关爱户外劳动者的管理纳入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户外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户外劳动者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爱。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