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闲话|自然教育大有可为
南文
这几天,城区不少学校的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春游活动。笔者近日在四明山区的某一农庄,看到有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辨认农庄里的花花草草。很快,原来对灌木、蕨类、藤类植物一窍不通的孩子分享起植物知识竟头头是道。
近年来,随着各地青少年自然教育的蓬勃兴起,一些学校将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孩子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结。孩子们一次次走进大自然,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认识。
确实,自然教育重在建立人与自然的连接,通过接近自然体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大有可为,这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门必修课。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双向的,有时候孩子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技能、智慧,甚至思想。当下,对许多城里的孩子来说,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的新奇,这份新奇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童趣萌发,还有一种难得的感性知识。这种感性知识是他们在练钢琴的时候、玩电脑的时候、练书法和画画的时候,无法学到的。因此,我们理应充分发掘自然教育的多重育人功能,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这里笔者建议,学校要搭建载体,开设农场和种植园等基地,利用春游等时机,借助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笔记、自然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延伸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路径,让自然教育成为各类课程教育实践的有力补充。同时,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上山下乡”,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自然教育凭借其体验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更成为贴近青少年需求,深化自然生态美育、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径。
走吧,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编辑、一审:黄庐锦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