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闲话|在孩子心中早日播下爱劳动的种子
南文
据《余姚日报》报道,近日,凤山小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植树节暨“幸福农场”开耕仪式,拉开了新学年劳动教育的序幕。此次活动以“践行劳动教育,耕耘幸福未来”为主题,通过锄地种植中药材、领养中草药植物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受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影响,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劳动教育并不是很重视,有些学校虽把劳动课排上了课程表,却往往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挤占。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感受到了劳动课程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发现,劳动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同时,劳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劳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克服这些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我们有责任在孩子心中早日播下爱劳动的种子,让他们从小爱上劳动、享受劳动,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后,我们还需耐心地浇灌和呵护。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尽量创造条件,比如通过制定劳动计划、劳动规章制度等方式,引导孩子把劳动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劳动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就时,要与他们一起分享喜悦和成就感。这样的陪伴和支持,就能够让孩子更加坚定地走在爱劳动的道路上。
确实,只要我们像凤山小学那样,用心去做、用爱去浇灌,这颗爱劳动的种子就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