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聚焦 | 墙面净了 垃圾清了 老市场的“旧题”有了“新解”?
11月5日,姚界客户端《浙东油漆涂料市场门口“脏乱差”这道“疮疤”还要多久“治愈”?》一文刊发后,引发社会关注。凤山街道当天迅速响应,组织力量开展整改。墙面刷新了、蔬菜清除了、垃圾运走了、“僵尸车”也联系到了车主……一系列问题得到快速处置,但要真正让这个老市场焕发新活力,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1月6日上午10时许,记者回访现场发现,进入市场的主要道路明显“开阔”了许多,西侧墙根下的灌木丛已被清理,东侧曾经的垃圾带已不见踪影。市场入口处的草坪停车位上停放了不少工程车辆,数名环卫工人正配合铲车,清理堆积已久的“垃圾山”,几个长期被垃圾“占用”的车位“重见天日”。
“这些垃圾主要是被偷倒的建筑垃圾,以及周边商户堆放的各类杂物。”凤山街道环卫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件垃圾将直接由铲车、环卫车进行清运,小件垃圾则通知商户两日内自行处理。
该负责人坦言,以市场入口道路尽头为界,外部属于公共保洁范围,内部本应由市场方自行管理,“按规定市场内部卫生应由其自负其责,但由于市场目前门岗门禁缺失、物业费收缴困难等原因,管理机制基本瘫痪,相当于我们进入了别人‘家’里帮忙做保洁。”
凤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铲除了在圆形花坛中种植的蔬菜,环卫工人随后将周边杂物清理干净。在此过程中,一位自称市场管理方的人员对执法人员高喊:“这是我们的菜园!不是花坛!”
“墙面的杂乱广告已用涂料覆盖,停车场内的‘僵尸车’也联系到了车主,要求及时清理。”凤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市场管理方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围起来”等方式实现有效管理,避免问题回潮。至于矮墙后堆积的生活与工业垃圾,因权属不同管理方,需另行安排清理。
这道市场“疮疤”的快速“愈合”,展现了城市治理中闻过即改的效率与决心。但整改之后的“保养”更为关键,若不能从根本上厘清权责边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今天的“皮肤愈合”可能只是暂时覆盖了深层的“组织溃烂”。老市场的新生不仅需要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清理,更需要培育内生动力,通过完善物业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引入社会共治,让市场从“被整治者”转变为“自我管理者”。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道初愈的伤口不再复发,真正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治理升级。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