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安全提示!保温杯里放这几样东西,瞬间变“炸弹”

2025-11-18 14:55 来源: 央视网、中国消防、大湾区之声、人民网科普
分享

天气越来越冷

不少人换上了保温杯喝热水

但如果使用不当

养生的保温杯

也可能变身“定时炸弹”

摇晃几下瞬间爆炸

保温杯“爆炸”事故多发

近年来,保温杯“爆炸”事故多发:

2025年8月,黑龙江黑河,一男子在保温杯内用热水泡清洗剂后密封,谁知保温杯突然爆炸,热水四处飞喷,杯子甚至因冲击力过大而嵌入墙内。

资料图/图源:中国消防

2024年12月,广东东莞,一男孩用开水洗保温杯,拧紧盖子摇晃了几下,杯子瞬间爆炸。

图源:大湾区之声

2024年有媒体报道,四川一女子在家准备用餐时,桌上的保温杯突然炸裂,直接将天花板炸出一个洞,当时保温杯中泡的正是枸杞。

图源:大湾区之声

2020年8月,福建福州,一女孩在保温杯里泡了红枣忘了喝,十几天后拧开瓶盖时发生爆炸,杯盖弹起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资料图/图源:中国消防

为什么好好的保温杯

突然就“炸”了?

保温杯之所以会“爆炸”,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微生物发酵

保温杯的内胆、瓶盖缝隙等处可能藏匿细菌,而红枣、枸杞等食材营养较为丰富,经水浸泡后,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密闭的保温杯内部气压不断增大,一旦杯盖被突然拧开,就可能导致液体喷涌而出,发生爆炸伤人事件。

2.化学反应

除垢剂与保温杯内胆的水垢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若此时保温杯处于密闭状态,气体无法及时排出,杯内气压会迅速升高,当压力超过杯体承受极限时,就可能引发爆炸。

3.用力摇晃

保温杯内加热水和泡腾片后爆炸,主要是因为在杯内密封环境下会产生大量气体,而摇晃后杯内的压力会明显增加,从而让杯子爆炸。

消防员在保温杯内加入热水和泡腾片后迅速拧紧杯盖,在摇晃的过程当中,保温杯发生了爆炸/图源:淮安消防

热水可能直接变“毒水”

这种保温杯别用

此外,使用错误材质的保温杯也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保温杯大多是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保温性能好。不锈钢材料中,有三个“代号”很常见,分别是201、304和316。

其中,201不锈钢不是食品级材料。201不锈钢的锰含量高,耐腐蚀性差,如果将其作为保温杯的内胆,长时间存放饮品可导致锰元素析出,热水可能直接变“毒水”。金属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锰会伤身,尤其是会伤害神经系统。

而304、316材质符合安全标准。304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镍和铬,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锰含量低于2%;316不锈钢的品质优于304,多了金属钼,耐腐性能更好。

因此,建议选用304、316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保温杯。

图源:四川日报

这些安全注意事项要牢记

想要让保温杯用得更安心,要注意:

1、不要装入沸腾的水;

2、请勿摇晃装有热水的保温杯;

3、请勿长期存放例如红枣、枸杞等易发酵的食品;

4、在使用除垢剂清洁保温杯时,不要拧紧杯盖,不要摇晃杯子;

5、除玻璃保温杯外,选用不锈钢制品的保温杯时也要注意材质。201不锈钢材质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千万别用!应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304、316材质。

6、这些食物最好别放进保温杯:

·牛奶、豆浆等高蛋白饮品最好在灭菌或低温环境下保存。如加热后长时间放置保温杯中,其中的微生物容易迅速繁殖,导致牛奶、豆浆酸败,甚至出现絮状物,饮用后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茶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等营养物质,具有较强的保健养生功效。但用保温杯泡茶相当于持续高温煎煮茶叶,会破坏茶叶中的活性和芳香物质,导致营养流失、茶汤色浓发暗、味道苦涩。

·有些人习惯煎好中药后用保温杯装着,一天分几次喝完。但保温杯中温度较高,中药长时间放置容易发生变质,建议放凉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等下次要喝时再加热即可。

·碳酸饮料、果汁大多呈酸性,若长时间存放在保温杯内,可能会对不锈钢材质产生腐蚀,导致重金属迁移到饮品中。

编辑、一审:严怡雯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