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随时四明山 秋天特别赞 | 跟着阳明游四明山

2025-10-31 10:03 来源: 姚界客户端、余姚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
分享



明正德八年(1513)六月中旬,王阳明携学生及友人同游四明山。王阳明乘舟泛游姚江,留下“澄江峻巍壁,松高气爽……月夜,乘湖上通明”的诗意记载。当五百余年前的屐痕与今时的山水重逢,不妨跟着阳明先生的游学足迹,重走四明山,在龙溪溯源、山林探幽间,解锁这片浙东秘境的人文与自然双重魅力。



王阳明四明山

行迹图




01
龙泉山

龙泉山位于余姚市北滨江路,地处姚江北岸,原名灵绪山、屿山。1957年开辟为公园,1989年改造后开放,属免费城市山林公园。公园占地周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67.4米,山势蜿蜒如青龙。园内现存龙泉井、四先贤故里碑、中天阁等古迹,新建子陵亭、阳明亭等景观。


02
永乐寺

位于余姚市丈亭镇龙南村内,现为永乐寺遗址,初建于南宋淳裕年间(1241年),曾与甘露寺一样齐名,清初余姚先贤黄宗羲曾为其撰写《永乐寺碑记》,流传至今,今寺已毁。


图|来源自网络

03
梁弄镇汪巷村

汪巷村由汪巷、西明、姚巷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4平方公里,位于四明山麓,背依龙舌山,临紫溪水而建。唐乾符六年汪亮偕姚颖迁居于此,形成聚落。明代汪惇、汪克章兄弟进士及第,村内现存四桂堂遗址、北斗湾摩崖石刻及明代进士牌坊遗存,素有“状元故里”之称。


图|来源自网络

04
家传词翰题额

家传词翰的匾额,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正蒙学堂对面。正德年间,湖广官员之子黄骥,拜入王阳明门下求学,王阳明亲题"家传词翰"相赠,黄家后人将墨宝刻于门额,让阳明先生的期许化作世代相传的家训,一匾四字承载着师恩与孝道。


图|来源自余姚明生活

05
白水冲瀑布

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四公里白水山,属山瀑布类型,常年开放时间为08:30-17:30,门票20元。瀑布从石屋峰与云根峰间53米高崖飞泻而下,形若白龙飞天,下泻成潭后流出为紫溪(亦称洗药溪)。白水山因白公修炼得道得名,由冶山、屏风、石屋、云根四峰组成,山间存潺湲洞(白水宫)遗址及虞洪所建茶祠遗迹,相传为白道人、丹丘子等修道处。


图|来源自网络

06
柿林村

柿林村位于大岚镇东南部,村因盛产“吊红”柿子而得名。境域四至,东临鄞州区,南与本镇南岚村接壤,西至南岚村蜻蜓岗自然村,北连本镇新岚村、大路下村。村区域面积6.05平方公里,有耕地3054亩,山林面积6202亩,柿子林面积200多亩,集体茶园200亩。全村只有沈氏一姓,据族谱记载:沈氏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受封于沈地,遂以封地为姓,其后裔来此隐居。又村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之说。


图|来源自网络

07
大俞村

大俞村是余姚市大岚镇下辖行政村,是四明山腹地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位于镇域南端。四窗岩地质景观由四个洞穴构成,岩壁高30余米,为四明山名称起源地,唐代刘长卿《游四窗》诗句印证其人文底蕴。村域保存2635亩山林资源,现存600余年历史石屋建筑群,建村史逾八百年。


图|来源自网络

08
韩采岩、罗汉谷

韩采岩位于大俞村附近,相传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采药之地,故得名“韩采岩”。该岩石因形似“汗出”被当地人戏称为“汗出岩”,附近山岭也因此得名“汗出岭”。此处溪流清澈,植被茂密,是四明山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罗汉谷位于大俞村西侧的西大线山脚下,以吕洞宾传说闻名。相传吕洞宾在此下棋时遗落包裹,十八位罗汉守护包裹直至终老,故得名“罗汉谷”。谷内保留原始森林风貌,溪水清澈,石屋遗迹可见。


图|来源自网络

阳明先生在四明山周边也留下了足迹。海曙杖锡山,上虞陈溪探寻石笋山、虹溪秘境,奉化雪窦山饱览千丈岩、徐凫岩之奇。

阳明先生的四明山游学足迹,在余姚、海曙、上虞、奉化四地的山水间铺展,勾勒出一幅饱含人文意趣的浙东秘境画卷。




END







编辑、一审:严怡雯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