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点亮涉罪未成年人回归路!余姚构建全链条“护苗”体系

2025-10-22 09:08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丁洁
分享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最需要保护的群体。近年来,我市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聚焦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与挽救,探索形成“教育优先、关爱并行、协同共治”的保护模式。在此框架下,我市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涉罪未成年人全面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系统整合教育、公安、检察、司法等资源,从预防、帮教到融入社会,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护苗”全链条工作体系,为涉罪未成年人重塑人生、融入社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与持续暖心支持。

织密防护网,从源头守护青少年成长

预防是最好的保护。围绕“校园筑基、家庭赋能、社会协同”的总体思路,我市从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场景入手,构建多元联动的防护体系。

法官进校开展“国家宪法日”普法讲座

在校园端,我市深入推进“法治副校长”提质行动,探索“公益律师+法治副校长”双师课堂,推动普法供给实现精准化、高效化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组织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200余场,开展谈心谈话500余人次,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将课堂延伸至假期,深入“假日学校”开展普法活动,将法治安全教育列为暑期必修课,推动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在家庭端,市妇联牵头实施“监护赋能计划”,组建“童馨乐园”爱心妈妈队伍,为重点家庭提供“1+N”亲子辅导,通过入户访谈、心理疏导和亲职教育,帮助家长提升监护能力。与此同时,家庭监护预警机制实现动态干预,遇到教育失当、监护缺位等问题,系统自动触发联动干预,保障每个孩子都不被忽视。

社会端方面,普法活动实现常态化,法治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覆盖。同时,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整治娱乐场所,今年以来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点5处,有效清除犯罪诱因。

创新矫治机制,推动教育感化精准落地

涉罪未成年人的矫治,是保护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聚焦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我市创新构建“一人一策、隐私护航、公益塑心、科学疗愈”的社区矫正模式,同时融入温情司法理念,进一步拓展司法保护深度与广度,有效降低再犯风险。

市检察院联合公安、司法、社工等部门,建立“社会诊断书”制度,对每一名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成长轨迹、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的系统评估,形成个性化矫治方案,实现“对症施教”。目前,我市已为在册6名对象制定专档,风险管控精准到人。

举办“‘e’起护苗,守‘未’成长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活动”

同时,我市引入专业心理机构力量,建立动态心理档案,通过个体咨询、沙盘疗法等形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缓解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目前,我市正在对2名对象开展系统性心理干预,修复情感创伤。

此外,我市筑牢“法律保障线”,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今年以来,依托线上线下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我市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0件,切实做到司法保护“应援尽援”。

完善衔接机制,助力顺利回归社会

重返校园、融入社会,是涉罪未成年人实现转变的关键阶段。我市整合多部门资源,构建“复学、就业、帮教、安置”全链条支持体系,助力涉罪未成年人真正实现再社会化。

在教育保障上,市未保办与教育、司法等部门联合推动复学制度落地,为刑满释放或被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义务教育复学机会,并提供专人帮扶、心理辅导和学业支持,让他们顺利重返课堂。

在就业帮扶上,市未保办积极对接我市女企业家协会、爱心企业,成立“涉罪未成年人就业帮扶联盟”,推出“菜单式”职业培训课程,涵盖电商、家政、机械维修等实用技能。部分企业设立“过渡性就业岗位”,为未成年人提供3至6个月的适应期,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

“护苗”不仅是一项制度工程,更是一项凝聚社会力量的民心工程。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力量,在制度完善、资源整合与专业服务上再下实功,让更多迷途少年重返正轨、向阳生长。

编辑、一审:王瑜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